查看完整版本: 狗咬女童事件-我們能做什麼讓它不再發生?
頁: [1]

mazda1999 發表於 2015-12-1 10:23 PM

狗咬女童事件-我們能做什麼讓它不再發生?

本帖最後由 mazda1999 於 2015-12-1 10:24 PM 編輯

作者:黃薇菁(Vicki)
出處:動物的事‧響片訓練隨意窩部落格

引用或轉貼請註明出處,請尊重著作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前四歲女童遭狗群撲咬的事件很令人遺憾!

 諸如此類的事件不僅可能造成孩子身心嚴重受創,也增加社會大眾對於動物的莫名恐懼,可想而知接下來人們便會採取與動物勢不兩立的敵對方式,不外乎大量捕捉流浪狗,人人喊打流浪
狗,反對TNR(把流浪犬結紮後原地釋放的流浪犬控量策略),禁止兒童接近犬隻,或者教導兒童所有動物都是野獸,看到飼主牽著家犬外出時也會指著狗說壞壞!可怕!髒髒!快躲起來!
 這對所有的養狗人都不是好事,加上社會上原本已不小的排狗心理,基本上這對所有的狗(無論家犬或流浪狗)都不會好過。

  讓我們停下來仔細想想,這樣的反應教導了孩子什麼?

  舉凡沒人要,骯髒的生物就是不好的,可怕的!

  舉凡是動物,牠們就是很可怕,很骯髒,無可預料!

  或許,我們自己原來就這麼想,其實,我幾乎就是這麼被教導長大的,因為我的長輩也是這麼被教導長大的。

  我們教導孩子(和我們自己)迴避問題,沒有教導他們認識動物,沒有教導他們如何面對動物,其實這麼做正是這類事件日後依舊可能發生的原因。

 對於任何意外,我們應該記取寶貴教訓,思考日後預防,如果只是把流浪犬移除,告誡兒童不可接近犬隻,讓社會仇視狗及養狗人,這直覺上看似有效,但是流浪犬不可能完全消失,人們不可能一輩子不接觸犬隻,社會也不宜存在非養狗人與養狗人的仇視鴻溝,因此這類解決作法只是治標不治本。


我們有可能採取主動策略,從根本作預防嗎?

從該事件監視器影片可以清楚看到:
1.所有狗狗迅速朝她接近的行為並不尋常,小女孩可能發出尖叫之類的聲音才引起多隻狗狗前來。
2.一開始她朝前方跑步(看來是朝著兩隻狗方向),這時兩隻狗已迅速衝過來,所以她害怕得停下來不知所措。
3.最先接近她的三隻狗先停在一段距離外,接著才逼近她,狗狗重覆著往前撲跳(也許還有咬的動作,但看不清楚),但立刻退回的動作,身體重心一直放在身體後半部,顯示牠們也有害怕的成份。
4.看起來女童手上拿了個東西,但似乎不是食物,後來另一女童還把這東西撿起,我覺得如果狗狗的目的是食物,牠們應該會有搶奪的動作,但是完全沒有。
5.女童設法跑走時,其中一隻似乎咬住腳部而使她跌倒,然後似乎有兩隻或三隻一起拖行她的腳或褲子。


我們可由三個方向來了解這個事件,並且思考可能預防措施:

一. 犬隻行為

 我們目前已知,尖叫/哀叫聲以及迅速移動的動作可能觸發狗的獵捕本能,據猜測這是因為哀叫聲聽似獵物被捕殺時的慘叫聲,於是即使原本和善的狗狗也可能進入獵殺模式,不再把對方當成同類或友好的同伴,而是當成獵物對待。因此,體型相距甚大的狗狗互動時或者狗狗與兒童相處時都必須在監控下進行,以免憾事發生。

 我們也已知,狗狗以不同眼光看待成人及兒童,不習於與兒童相處的狗狗通常會害怕兒童或不喜兒童出現,據推測可能是因為兒童雖形似成人,但是聲音高尖,不時大喊,喜歡跑來跑去,沒有定性,動作怪異,這些刺激都可能使狗狗感到不快或甚至害怕,更別提有些兒童會刻意捉弄狗狗或在不經意間出現冒犯狗狗的行為。

  此外,狗狗對於筆直朝著自己面前接近的事物會解讀成威脅,這一點無異於人類,如果有人筆直朝著你接近,你不太可能會解讀成善意行為,尤其如果對方迅速衝過來。

 從監視器的影片看來,這次事件起因可能主要來自「獵殺漂移」(predatory drift)的現象,女童尖叫聲引發了群狗的獵捕本能,動作也讓狗群感到怪異不安。請稍安勿躁,以上並非指責女童有錯或幫群狗脫罪,我們現在正設法找出不讓事件重演的方法。

  女童的行為乃自然的恐懼反應,然而這種反應卻可能為她帶來更大的麻煩,怎麼辦呢?

 美國有一個「變成樹」(Be a Tree)的計畫一直致力於防止兒童被狗咬的宣導教育,他們教導兒童兩項保障自身安全的作法:一。判讀狗狗肢體語言,
二。了解在有狗環境裡什麼才是適當的行為。他們建議當遇到狗追時,兒童應該出現以下反應:站著不動,目視地面,雙手交握,拳頭指向地面,如此一來,兒童變成了無趣又不具威脅的「一棵樹」,狗兒便不會繼續追趕啃咬。

 如果讓兒童學習變成樹的方法,並且經常練習,這可以避免極多狗咬兒童的事件。對於把兒童視為獵物或玩伴的狗狗,這個作法必然奏效,這是個可用於預防的措施。
 雖然很多人直覺會認為怎麼可能叫小孩這麼做,狗​要攻擊時哪會有用!事實是,如果犬隻真的蓄意攻擊,即使是體型再大的成人也​會遭受攻擊,此時無論誰再怎麼做都無濟於事,所以我們只能針對能夠預防的意外事件作考量。

  因此另一個配合的重要預防措施是在犬隻發動攻擊前就設法化解或避免,著重於犬隻行為判讀。

 除非是受訓過的攻擊犬隻,一般狗狗並不會無事攻擊,通常牠們會在感受到威脅時會攻擊,不過在攻擊開咬前狗狗會出現一些前兆,預示牠感到不自在或不快,接著牠會出現低吼前撲等警告訊號,然後才會出現實際攻擊的行為。

  因此,倘使我們在狗狗感受不快或不自在的階段即察覺這一點,及時調整自己的行為,這將可有效避免被狗咬的憾事。

 顯示狗狗不快或不自在狀態的肢體語言包括身體僵止不動、露出眼白、背脊毛髮豎立、嘴巴緊閉以及一些「安定訊號」,例如:舔唇或舔鼻子、把頭撇開、眼視他方、打呵欠、嗅聞地面、走路時繞開來走等等,《狗狗在跟你說話2!完全看懂安定訊號指南》一書中有更詳盡的解說。

 當狗狗出現以上行為,安全的作法是立刻停止當下的行為,並且停止行進,稍等一會兒再緩步遠離,人們也可同時利用安定訊號向狗狗溝通無威脅的意圖,多數正常狗狗將表現善意回應。

 我們可以教導自己、兒童及親友學習判讀這些狗狗的語言,我們就有可能全身而退。

二.   家長責任:陪同兒童,教導與動物相處的正確觀念及方法

 單是教導孩子不可接近狗是不夠的,在有狗的環境裡,大人必須時時隨同,教導兒童什麼是適當的行為和反應,例如何時可以接近狗狗,如何禮貌接近,何時可以碰觸狗狗。兒童必須知道不可接近沒有人牽著的狗狗,也不可直接上前碰觸陌生狗狗,更不可捉弄或虐待狗狗;狗狗玩玩具、啃骨頭或進食時不可打擾牠,當然也不可取走牠的玩具或食物。

 當然,前提是大人自己必須先行了解這些知識,才能以身作則地教導孩子。

 尤其家中養狗的兒童很容易把陌生犬隻當成自家狗兒對待,人們必須教導兒童,狗狗對於熟悉的人和陌生的人會出現不同反應,如同我們對於熟人和陌生人的反應一樣,我們可以容許家人擁抱,但路人擁抱則不然,狗狗也是如此,想想看,你能容許街上一個素昧平生的路人上前來摸你嗎?狗狗和你一樣,也不喜歡受到侵犯。

三.   飼主責任:出外上牽繩,結紮,社會化

 街頭流浪犬是台灣長久以來的問題,但街上自由來去的狗狗不見得是流浪犬,多的是有主的家犬,也多的是沒有結紮的家犬,如果飼主沒有幫自家寵物結紮的觀念,還放任自家家犬到處亂跑,這些沒有結紮的有主家犬一樣四處留種或懷孕,製造更多流浪犬,同時也可能追逐兒童、成人及車輛,這類家犬可能製造的問題無異於流浪犬隻。

 我們已知,如果讓狗狗在四個月齡前的社會化黃金期多多接觸兒童及各式各樣的人類,建立對人類的良好社會化經驗,狗狗長大後對於人類較不會產生恐懼甚至攻擊行為,甚至會很喜愛人類。即使錯過這個社會化黃金期,依循正確方法依然可以使狗狗對人們保持好感,因此身為飼主的重要責任之一便是提供家犬好的社會化教育,以免讓牠們生活在人類社會中卻恐懼人類,於是也較可能發生狗咬人的事件。

 綜言之,重要的宣導教育包括宣導兒童正確認識動物的教育、宣導家長責任及飼主責任,也包括宣導個人為自己負​責的責任,尤其成人應該正確教導兒童什麼是與動物相處的​正確觀念及態度,不能把動物當成洪水猛獸,也不該當成泰​迪熊來對待,人與動物必須相互了解並尊重彼此的界限。

 現今依照我們對於犬隻行為的了解,已知有以上迴避人​犬衝突的方法,可用來減少意外發生。正因為人​在緊急時無論大人小孩都會出現本能反應,所以這些方法其​實需要反覆練習,遇到任何狗時都這麼練習,這樣身體才會​記得該怎麼做。


 不能因為可能做不到而不學不做,也不能因為可能無效而不​學不做,那麼預防措施才有可能發生效用。

 「變成樹」計畫的作法是讓狗兒覺得兒童無趣,也不具威脅,所以​會離開他們,我曾問過創立這個計畫的負責人有否科學數據,她回覆只能依據​我們對狗的了解及常識判斷,諸如幼童被狗群包圍時是否會有​效的情境並無法進行實際實驗。

 所以,多方配合預防措施才是最保險的策略,不能把責任全​推給小孩或狗,家長、飼主及整個社會都有責任。

 我希望這事件發生之後,除了撲殺捕捉流浪犬的聲音出現之外​,也出現強烈要求家犬上牽繩及厲行結紮寵物的聲音就好了。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div></div>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