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吹響上低音號〕吹動我心弦
頁: [1] 2

youzigo 發表於 2017-1-27 09:56 AM

〔吹響上低音號〕吹動我心弦

楔子
壓到最後方才點題,《上低音號鳴響吧》的樂聲靜靜地響起,畫面上隨之出現的是靜置桌上的上低音號。鏡頭慢慢地邊旋轉邊拉遠,只見窗外幾朵櫻花稀疏灑落相伴,再沒有任何劇情回憶畫面與人影。樂曲一度略現昂揚,旋即回歸悠遠綿長的氣氛,以此而終。動畫〔吹響上低音號〕就此結束了,我的心裡滿是悵然若有所失的不捨、安心、喜悅與感動。援引金慶雲老師〈弦外之弦〉語句:當上低音號的最後一個長音悄然飄逝,我們還能跟〔吹響上低音號〕要什麼?還要更多更多,但已經太夠太夠了。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div></div>

kumo0588 發表於 2017-2-4 02:02 PM

幫你貼個幾張圖吧。
喔! 剛好我的依莉圖庫有官方的月曆圖。

https://a476.static-file.com:8000/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4/2250551r125jh2z5pk8r7x.jpg

https://a476.static-file.com:8000/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4/225048mx9vcm2lnwmzvx4d.jpg

https://a476.static-file.com:8000/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4/2250413n8ho8pf9ph0lz7k.jpg

https://a476.static-file.com:8000/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4/225035s5ajsjaahadcaj6i.jpg

https://a476.static-file.com:8000/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4/225027yebteviefodkvvdb.jpg

https://a476.static-file.com:8000/data/attachment/album/201701/04/225019mogekkmmuhqg3t9f.jpg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youzigo 發表於 2017-2-5 02:06 PM

總述 (之一)

一部卡通影集對觀眾來說的意義為何呢?就我而言,〔吹響上低音號〕自然也有眾多動畫影集所有的消遣和娛樂性質;但除此之外,這系列作品在個人的心目中,也達到了相當的藝術完成度;值得我回味再三,也配得上以較嚴肅的美學態度認真予以審度品鑑。

不曉得在何處看過,希區考克曾說好電影的條件是「好劇本、好劇本、好劇本」。這句話縱使顯然是誇大,但也明確點出:好劇情絕對是情節類作品的必要條件。那麼,〔吹響上低音號〕的劇情安排如何呢?

系列動畫的劇情主線簡言之講的是京都北宇治高中(虛構學校)管樂隊一年來以全國大賽金獎為目標、不斷進步間的種種經歷。圍繞著主線劇情的,則是與此直接或間接相關的人們其自身或與他人之間的性格、人倫、目標、迷惘、努力、徬徨、矛盾、衝突、分歧、困擾、掙扎、挫折、友誼、戀情、家庭、不安、放心、互助、僵持、親狎、寂寞、貼心、苦悶等等形形色色斑斑支線劇情。劇情架構很平實,套用〈留級列傳〉的句子,『絕無任何曲折離奇的故事發展,亦沒有什麼纏綿悱惻的綺麗戀情,更不見幾許弘遠志趣』;但就是此「恰如其分的樸實」使它符合美學上所謂「詩的真實」。故事中沒有日本以青少年為主要受眾作品常見的「中二」氣息,沒有英雄主義;較少充斥ACG界裡意涵不明的發言與作態、以及誇張反常的應對。〔吹響上低音號〕畢竟是寫實導向的動畫。誇大則不實,不實則難以入人;言不及義或應對異常同樣令人費解,使人覺得荒誕不經莫名其妙。平凡高中裡的尋常生活原該如此。『平凡的經歷本無可道,但它們卻構成每個創造它們的人日後回憶的全部。』

但是,平實不等於平淡。傾向寫實主義的作品儘管貼近大眾生活經驗,但卻不能淡而無味,否則就落得枯燥無趣了。在這方面,〔吹響上低音號〕一面循序呈現起初如同阿斗般的管樂社、在新任顧問老師接手後從被責成練習逐漸轉為自發向上的社員、樂隊擺脫演奏的瓶頸與練習的障礙接連取得京都代表權與關西代表權、達成社團目標順利登場全國大賽後三年級引退乃至畢業的主線劇情;一面安插新社員入部、各種基本練習、一些表演活動等管樂隊一整年間的日常練習情形與部活、主角久美子的家庭狀況與事件、全登場角色的人際互動與各自的經歷和困擾等支線劇情:讓系列故事飽滿豐富,樸實但不平淡。更重要的是,不論主線或支線,故事開展都安排得鬆緊有度、環環相扣。幾乎所有劇情與人物,都有合理的鋪陳與登場,不會沒來由天外飛來一筆半路殺出程咬金,也鮮有日本ACG界常見的無劇情理由賣萌賣弄性感以及「單一因果、過度推論」的情節橋段。這些不僅使它在故事呈現上,相當程度達成了結構的嚴謹與完成度,提高了其躋身藝術殿堂所應具備的整一性;也使它不論對內(就其本身劇情邏輯而言)對外(以其情節是否符合常理而言),都更加經得起「詩的真實」此項美學原理的檢驗。

人物與人際的呈現是本作劇情上另一項值得稱道之處。好的故事不是以形容詞陳述劇中人物的性情人格,也不是以語彙表示人物間的關係。藝術作品並非以邏輯、理論、辯證、灌輸的方式呈現,而是要透過精心安排,提供所有欲表現之人事時地物數入情入理的呈現情境,使它們化為種種有血有肉的內涵,令藝術受眾可以在觀賞過程中自發獲得深入的認識與領略。松本老師兩次簡短登場,我們就知道她是不苟言笑一絲不苟的抗顏之師;優子幾句話幾個表情,我們就看穿她憧憬香織有如女神、對也沒犯著她的可畏後生麗奈則打一開始就抱持抵觸心態;同屬溫和可親,香織不同於晴香;共有無口屬性,麗奈不同於霙。〔吹響上低音號〕讓劇中人物透過情節中本來就該有的動作、姿態、反應、應對、表情、對話等,細膩地呈現了角色間的互動與關係,也隨之塑造了飽滿的人格形象。使我們看到了立體、有深度、活靈活現的高中生活,以及一群堪稱人格有「成功的表現」的高中生。...<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youzigo 發表於 2017-2-5 02:24 PM

本帖最後由 youzigo 於 2017-2-6 03:50 PM 編輯

總述 (之二)
〔吹響上低音號〕另一項叫人讚嘆之處,是其相對高水準的作畫。總地說來,全系列卡通都堪稱注重人物與環境的美形、透視、光影、配色、景深、電影般的運鏡、相對方位與空間感;會讓人感到出現明顯破綻、打斷美感經驗之處甚少。而另一些賣力製作的畫面場景——而且這些令人明顯感到製作群特意切磋琢磨之處還不太少,甚至庶幾可謂俯拾皆是,例如河面瀲灩的波光、列車室內燈和煙火在河面上的倒影、素有令譽的立華高中行進樂隊演奏時以遠景呈現的觀眾們群起轉身爭睹、雨天在車窗上不時滑落的水珠、映在車窗上深淺有別的倒影、繞著路燈打轉的飛蟲、大小有別降下速度也互異的雨滴、煙火會街上萬頭攢動的人潮、透過葉縫間灑落如同薄紗般的金黃色晨曦等等——有些在乍見之初就令人神為之奪地驚嘆其精緻如詩或維妙維肖,有些在反芻之際使人雙目為之一亮地察覺其細膩如工筆。它們不僅僅是作畫細膩奪目,還時常配合著情節,營造出呼應劇情、或者可道或者難以言喻的氣氛,進一步將整體動畫的個別構成要素鎔鑄成一整體藝術的完形。...<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youzigo 發表於 2017-2-9 04:29 PM

總述 (之三)

在影劇卡通中,音樂大多是以純背景音樂(score music;劇情外音樂)之姿登場。此時它的作用是烘托劇情、協助營造戲劇場景或情節的氣氛。就如〈音樂與心靈〉書中所說:音樂『建構時間,鋪陳次序,確保某一事件激發的情緒會在同一個時刻達到顛峰……從而強化或突顯這個情況引發的情緒』。

〔吹響上低音號〕自然也大量運用了這類音樂。而且它們差不多也都稱職地扮演了擴充劇情感受度、強化故事渲染力的角色。比如第一季13集,到達比賽會場下車時的配樂,營造了平穩卻又高漲、還帶著些許壓抑和緊張感的上陣情緒;略後面在準備室要移動至後台前指揮老師給大家打氣發言時,配樂轉而變化,場景氣氛也轉為安定、平靜、卻又昂揚的候演心情。然而此時音樂究非影劇卡通的核心內涵。漢斯力克說:『聲樂就是在原本無色的詩詞上,由音樂為它著上色彩;可是在一首歌中,表現主題的並非音樂,而是歌詞。』就影劇動畫純粹的BGM而言,狀況亦復如是。在這種情形裡,音樂工業在產製流程中,要做的事情就是把握好那些音樂確能達成前述功能、並控管水準和完成度。

但在〔吹響上低音號〕這以高中管樂社為題的動畫中,所呈現的音樂除了背景音樂外,還有大量劇情裡原本就必須出現的「情節音樂(source music;來源音樂)」。處理這些音樂時不光是「曲子寫好、演奏好、錄好」便罷,還得配合劇情,呈現出「進步中的高中社團的分部練習和合奏、(音樂人)聽得出來的破綻、好和更好一線的區別」等以符合「詩的真實」。為了呈現北宇治高中管樂社的進步,製作群讓前後幾次的合奏整齊度明顯做出區隔;並安排第一季幾次全團調音,越後面時的音準益發整齊,五度泛音也越發明顯可聞。為了讓練習和上台時的演奏更加符合高中社團水準,延請合作的洗足音樂大學大多時候單以大一新鮮人上陣為配樂演奏。為了呈現關西大賽時超水準的發揮,該場大賽上臺的錄音版本,特地另聘職業樂師加入樂團。為了呈現團員程度的差異,不同角色在個別練習時的音色純淨度、音高穩定度、節奏穩定度、以及錯誤率等幾乎都做出了區別。凡此種種,在在可發現製作組的用心與努力。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這些練習、甄選、演奏上的差異,劇組往往很克制地不多加幾許旁白或語言說明,單純就是「讓音樂表現」,而後請觀眾自發地辨識與領略。如同先前所述,藝術作品要呈現一些概念,不是用灌輸的方式。因此如果放了過多語言說明,就顯得畫蛇添足。這是不少以音樂為題的影劇中常會出現的毛病,而〔吹響上低音號〕算是很很聰明地避開了這些流弊。...<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br><br><br><br><br><div></div>

youzigo 發表於 2017-2-19 10:33 PM

總述 (之四)

〔吹響上低音號〕另一項和音樂有關的值得一書之處,是它少有在呈現音樂時牽扯許多自由聯想的問題。而這一點,偏偏是多數以音樂為題的影劇中司空見慣——甚至已達眾口鑠金積非成是程度——的毛病。

當我們面對一切事物並知覺到它們時,所能採取的認知態度不外三種。第一種是功利、實用的態度;第二種是科學的態度;第三種則是審美、或者美感的態度。功利實用的態度是說當我們面對某個別事物或對象時,注重的是它對我們實際人生的價值判斷。因為直接關注牽涉到我們自身的利弊得失,因此必然涉及能感者個別的主觀好惡、積習成見、情感慾念與意志。科學的態度純粹是客觀而理論的,所指的是當面對某個別事物或對象時,我們把自己的成見和情感完全丟開,有意識地去推求該事物與其它事物或概念間的關係或條理;也因此,特重於抽象性的概念和思考。而在審美或美感的態度中,面對個別事物時,既不衡量該事物對我們自身的利弊得失,也不意識性地推敲它和其它事物間的關係或條理,只是全神貫注地將所有意識集中在該個別事物自身――或者說自身的形相(形象)上,無所為而為地欣賞它、領略它。心所接物者僅有直覺,物所呈現於心者亦唯其形象。要言之,美感經驗就是「形象的直覺」。

科學或功利實用的態度,都要把所感個別事物與其它事物或概念產生關係連結,而後該對象才能構成意義與價值;撇除這些關聯,它對於實用人與科學人而言就不具有意義或價值。但在美感態度中,所觀照的對象離開(一)與其它事物有關以及(二)可效用於人兩點之外,自成意義、自有價值。因為所感對於科學人和實用人的意義建立在其與其它事物的關係上,所以物自身對於科學或者功利實用態度而言都不是(認知)目的,其目的在於對象與其餘諸事物的關聯上。也因此在這兩種態度中,我們的意識與注意力都不能定佇在物自身之上,必定要旁涉其它。但在美感的態度中,所感自身便具有十足的意義,因此個別事物的形相本身便是(認知)目的;同時由於不理會對象與其它事物的關係,所以意識便可以全然貫注在所感的形相上而不旁涉其它。注意力的集中,意象的孤立絕緣,便是美感態度另一項特點。此外在美感態度中,由於取的是直覺的認知活動,不做名理邏輯的推求,所以我們心中沒有概念和思考;又因為不去關心個別事物對的利害與效用,是故也沒有意志和慾念。觀賞者的意識只剩一個完整而單純的意象,整個心靈寄託在對象所激起的孤立絕緣的意象上。於是乎,泯除了物與我的分別心,能感與所感的生命在無意間往復交流;我以我的性格與藝趣投射及物,同時也將物的姿態吸收於我,最後也就造成了物我同一、主客合一的狀態。美感經驗是形相的直覺,同時也無異於藝術的創造。藝術也就是無所為而為的欣賞與創造。

在藝術欣賞中,因為注重孤立絕緣的形象的直覺,所以主體的意識必須高度投注於欣賞對象上。也因此,在美感經驗「當下」,不該也不能進行意識性的思考或聯想,否則就脫離美感經驗了。這種情形在音樂欣賞時更加明顯:如果在樂曲進行間意識性地想到其它事情的話,音樂就進行到下一段了。那麼這一段音樂,自然也就「有聽沒有到」、遑論欣賞了。如果是為了理解或反芻欣賞對象,而在事前或事後進行「為了增強或改善對所感的認知」的賞析或反省,倒還能為「之後的欣賞當下」的美感經驗提供助益——雖然它們仍不是欣賞活動本身。但如果是飄忽無定、無方向性、並不增強或改變主體對於客體認知的「聯想的思想」或者「自由聯想」的話,一來因為它使得主體無法專注凝神在客體對象自身上,使得主體在自由聯想的狀態下無法進入美感經驗中;二來因為它又不增強審美欣賞所需的理解與認知,因此實在對於審美經驗的產生害多而利少。帕森氏(Michael J. Parsons)提出,人的審美品味與鑑賞力的發展,可以區分為從第一階段的「主觀偏好」階段到第五階段的「自律」階段。其中,主觀偏好期的審美活動包含三大特徵,自由聯想即為其中的一項。換言之主體常以自由聯想或童話幻想的方式敘述客體事物,所表現出的特徵是觀察粗略或無中生有。這也就說明了即使把飄忽、偶然的自由聯想(勉強)視為仍具部分的審美活動意義,那也不是值得推薦的方式。

看倌大概猜著我接下來要講什麼了。音樂欣賞屬於美感活動的範疇,所以聽音樂時,自然應該把注意力和意識保留在音樂本身上。雖然音樂可以運用擬聲、擬態、以及武斷性表徵的方式表現「音樂外的非情感性內容」,但這些手法大都只能表現某種事物或概念的出現、某種事物的一般性印象、某種情境或情節的一般性「腳本」狀態,卻難以詳述它們的具體徵象、姿態、細節、或者精確的語意式命題與概念。也因此,若聆聽者可以在聆聽音樂當下,不假思索地聯想到其所表徵的其它事物的一般性印象或狀態、但注意力仍維持在音樂上的話倒也罷了;但若進而自行想像到各種細節的話,就會更多地涉入有損音樂美感經驗的自由聯想範疇。更遑論是,如果是原本就無意描述其它事物的絕對音樂,就更不該無中生有地聯想到任何音樂外主題或畫面。

遺憾的是別說是尋常聽眾了,即使是藝文界人士,也常犯這種「往音樂外尋求聽音樂樂趣」的錯誤。歌德有一回聽孟德爾頌彈奏巴哈樂曲後說:「我彷彿看見一隊衣裳齊楚的豪貴人踏大步下一個巨大的台階」。甚至音樂人自己,在浪漫樂派至20世紀前期,這種穿鑿附會捕風捉影式的音樂欣賞實踐,也曾大為風行。李斯特在對白遼士《哈洛德在義大利》所寫的樂曲解說中,通篇講述著故事,音樂的每段每句均有情節與之對應。克萊茲許瑪所倡議、並且在二十世紀初期相當盛行的「音樂闡釋學」或許算得上力主以聯想進行音樂欣賞的一宗;他們甚至希望將無標題器樂曲的每個樂段每個樂句都配上歌詞,註明那些樂曲的「內容」——照他們的說法——『以使音樂中的事件可以明確地為聽眾所把握』。

此等有違音樂美學的欣賞實踐雖然在音樂學界已然稍見褪色,但在不講究音樂美學的音樂人——其中包括演奏者和音樂教育者——之間,以及其餘藝文界人士、教育界、還有其他藝術受眾間,卻仍然相當通行。所以放到影劇間,我們動不動就可以看到「琴聲裡洋溢著幸福」、「你是想像著什麼而奏的」、「全都是為了追上你,他的琴聲裡這麼說」、「變成粉紅色的莫札特了」、「演奏中充滿紅色和黃色的情感」、「他的樂聲中吶喊著要你回來」、「聽他演奏當下看見星空看見花田看見櫻吹雪」、「彷彿在混沌人世間開闢出一條光明道路」等等千篇一律統是牽強比附的無中生有自由聯想。把這些錯誤的東西呈現給觀眾也就罷了,更糟的是,在這些影劇中,往往還誤導人們以為好的音樂(演奏)就是要激發觀眾的自由聯想。目睹如此有違美育原理、錯把最底層審美品味奉若珍饈的影劇時,幾乎屢次都興起我「欲掩鼻而過之」的嫌惡。〔吹響上低音號〕雖然仍有少許這類問題存在,但出現頻率已然甚低,且其呈現在該情節中也還算合乎常理;算是以音樂為題的影劇中,犯這方面錯誤極少的了。...<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youzigo 發表於 2017-2-25 12:47 PM

總述 (之五)

詰屈聱牙又不易懂的美學理論暫且告一段落,這回和看倌分享〔吹響上低音號〕另一些關於音樂的製作與呈現上,引起我注意之處、及其賦予我的興發與感想。

再三略仔細鑑賞過全系列動畫後,我隱然覺得:小說原作者姑且不論,但卡通的核心製作群,似乎刻意賦予音樂崇高、甚至超越人物與劇情的絕塵地位。這一點,我除了會在接下來的段落加以解釋外,也會在之後的篇章中一再提及。

首先,〔吹響上低音號〕給了音樂很重的劇情份量。諸如迎新的《暴坊將軍》合奏、日出慶典裡的進行曲、多次的個人練習分部練習和團練、京都與關西大賽的正式演出等,不少段落中沒有別的,幾乎單純就是呈現樂曲演奏或練習。而且這些「音樂本身即為劇情」之處,不僅讓我們看(聽)到北宇治管樂社日漸投入的練習、愈發進步的演奏,也呈現出音樂本身的美好以及沈醉音樂活動中的美好。原本不諳音樂之美的加藤葉月與朋友重奏《小星星》後首度嚐到了重奏體驗之美好;京都賽場上《三日月之舞》演奏到慢板樂段時,那難以名狀的音樂美令加藤感而動容。製作組彷彿透過這些情節勸誘觀眾:去聽音樂吧!去學音樂吧!去體驗音樂吧!那是超脫現實人生、最為詩意純粹化、最為美好的化境之巔的藝術。

其次,完整看完系列卡通的觀眾應該都知道,卡通的名稱與核心主旨,來自於同名樂曲《上低音號鳴響吧》。這首樂曲頭一次相對完整地呈現予觀眾,是在第二季第三集。那次是久美子打算進行個人晨練時,意外撞見明日香在空地獨奏。第二次呈現予觀眾是在第二季第九集。那次是傍晚時份,明日香在河堤吹給久美子聽的。這兩次情節中都完全不提此首明明佔了極重影劇份量的樂曲為何,甚至連兩集之末的製作群與曲源字幕中,也明顯刻意地隱去不述。一直要到最後一集的最後幾鏡,才叫觀眾明白這首樂曲的身份;也才讓觀眾恍悟系列卡通的名稱與核心主旨竟然來自於斯。日文「響け! ユーフォニアム」是個祈使句。其主詞不是人,是樂器,是上低音號。它不是「叫人去吹響上低音號」,卻是「勸誘、鼓勵上低音號去作樂」。

看完兩季動畫、對《鳴響上低音號》樂曲有了印象後,回頭重新從第一季看起,會發現這首樂曲其實早在第一季後幾集,便以改編版本的BGM之姿悄悄登場過數次。一次是發表甄選結果之時,一次是香織申請獨奏部分二次甄選之時,其次是香織放棄獨奏讓賢麗奈之時,還有就是京都賽前瀧老師為團員打氣發言之時。這些橋段一方面都是具有劇情份量之處,二方面它們或多或少都具有「讓(我們的)樂聲鳴響」的意涵、意志、或決心。《上低音號鳴響吧》不僅是重要的劇情樂曲,可能也帶有些許類似「引導動機」的隱喻與象徵意涵。它最直接的曲旨自然正如其名,但從方才所提那幾個橋段、佐證以兩季片頭曲都強調的「響け(鳴響吧)」一詞,個人忖度它可能也隱含有「讓音樂昂揚」、「意志與決心」的引伸寓意。而這份寓意,如果真有的話,大概就是製作組要透過本作勸誘觀眾:聽音樂去吧!學音樂去吧!讓樂音昂揚吧!...<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youzigo 發表於 2017-3-12 07:27 PM

雜記 (之一)

故事從管樂隊地區預賽成績公佈開始。這部分勾起了我以前到京都旅遊的回憶。約莫十年前吧,我到京都旅遊,恰好碰上京都的學校管樂隊比賽,也就進去聽了一陣子。參賽的隊伍相當多,賽程從上午開始一直比到下午。當然和台灣一樣,各學校的水準有好有壞。而其中略令我意外的有兩點:其一是,這種學生音樂比賽,居然還要買票才能進場聆聽。其二是,看得出來很多學校的樂隊,並沒有特別製作上台的服裝,就直接穿著學校制服登台參賽。後面這點,本劇首季的的末集,也如實地表現出來了。

回說卡通。音樂製作組把北宇治管樂隊迎新時亂七八糟、七零八落的演奏表現得很傳神很有趣,多少會令人聯想起Mozart刻意模仿演奏錯誤的樂曲片段:各聲部音都沒調好就不說了,節奏當然也不甚整齊。更令人莞爾的是,前奏結束後第二個樂句開頭,刻意讓單簧管吹出一聲非旋律也非和聲的高音,維妙維肖地模仿出單簧管吹奏時常見的控制外爆音。這裡另外還有一個小細節:久美子一聽就覺得不行,但前面的幾個學生倒是聽得挺開心挺陶醉的。這也表現出久美子雖然此時並未吹求高深的音樂素養,但在歷經能拿到金賞的中學樂隊訓練後,對音樂的品味至少也已達到一個程度。

樂隊第一次調音的段落,部長晴香發話要大家調音,說的是「以B (讀作be)音tuning」;這也表現出日本樂界慣用德國音名的積習。附帶一提,這回調音確實是音準頗不整齊的。

三人行等過馬路時,鏡頭帶過管樂隊各分部的狀況。雖然都只是幾秒鐘帶過,但已十足表現出各聲部的投入與用心程度。小喇叭組認真地練習著,長號組都在聊天,上低音號的人在睡懶覺(奇怪回家睡不是比較舒服嗎?),單簧聲部有人在練習有人在嬉鬧。此等情形,拿個銅等自然是實至名歸。還有就是,本集中後段,也把久美子心不在焉(惦記著其它事情)、舉棋不定、欠缺主見、猶疑徬徨、摸索、盼望有人帶領有人拉她一把的性格與行徑呈現出來了。整體來說,第一集雖然故事尚未有所發揮,但對之後,甚至是第二季的劇情開展,都做了很好的鋪陳和準備。...<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youzigo 發表於 2017-3-19 10:43 AM

雜記 (之二)

首季第二集,劇情內容是新社員選樂器聲部;藉由社內樂器介紹呈現人物與部分人際關係;呈現出麗奈「一曲止喧」程度的小喇叭試奏;引介出久美子和塚本的兒時玩伴葵;久美子再次隨波逐流地繼續吹上低音號;第一集中以路人之姿現身的瀧老師登場並讓社員議決年度部活方針;葵在議決過程中明確表現出自己無意以普門館為目標嚴苛練習;另外就是,在一個畫面中,也不露聲色地呈現了低音號情侶檔的關係。

本集中,開始有些畫面令我感到驚豔。比如說18分20秒左右,畫面裡前後車窗後維妙維肖的景致;23分前後河面上栩栩如生的波紋與光影;24分動感的車流等:都令人感受到製作組立意追求完美的企圖。勉強要說作畫上比較讓我覺得可惜之處,是那些銅管樂器上的光影絕大多數時候並沒有(如現實中)隨著樂器的擺動而變化。當然要畫到這程度可能是強人所難。但這確實也是讓我覺得多少有點美中不足之處。

麗奈試吹時的表現有多亮眼?這麼說吧:她所吹的高音長音,以小喇叭用譜而言是高音譜表上兩線的do。光是要吹得上去就頗有難度了,何況她還吹得既穩定又中氣十足、音色純淨無雜且燦爛。那短短七個音的試奏,說她吹得亮麗可能還未足以形容;或許說她吹得有「仲夏驕陽嚴日烈」般壓倒眾生、令人難以逼視的感覺,以個人來說還更接近些。...<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youzigo 發表於 2017-3-26 11:26 AM

雜記 (之三)

第三集除了呈現分部練習、新社員進行腹式呼吸練習、分配樂器等尋常部活景象外,也介紹了本學年管樂隊第一個部活目標、也是後面幾集練習重點的「日出祭(Sunrise Festival)」。此外,二年級社員人數偏少且他們泰半練習不力打混摸魚等過去與現在的問題,在本集中也逐漸檯面化。還有就是,社員要求瀧老師指導全團合奏;在進行一小段嘔啞嘲哳難為聽的合奏後,社員對指導老師的批評,非但沒有慚怍之心,反而桀驁不馴地回嘴,更甚者罔顧自己吹奏不堪之實,一心只關注想在日出祭上登場亮相。為了處理這些衝突,高年級生決定暫停部活,準備召開聲部首席會議討論應對之道。而之前戲份較少的社長晴香和小號首席香織,邊困擾邊討論如何整合社團之景,也使她們的人格逐漸具體化。

瀧老師在第二集丟下一句要全團從《海兵隊》練習起,到晴香受團員所促前去請他進行合奏指導的數日間,似乎一次也沒有過來看過部活的情形。個人不怎麼認同這種作法。當然這種劇情安排,可能有著突顯管樂隊起初有多爛、團員們剛開始多像一盤散沙、兼且自大不受教充滿反叛心態等理由;然而以個人而言,多少仍是有違「詩的真實」。如果是訓練有素、指導者可以放心信賴的樂團也還罷了,但瀧老師身為初任管樂隊指導、對社員幾乎完全陌生的老師,即使是讓學生分部練習,也該走動式管理,到各聲部進行視導,而非『以萬物為芻狗』放牛吃草。何況,他也見證了管樂隊決定要以進軍全國為目標,如此更該主動到各分部進行督導,一則早一步瞭解學生起點行為,二則見有不足之處可立刻責成改善。苟如此,不只各聲部可以更快進入狀況,後面的師生衝突,即使不能化解於無形,或許也能減少吧。我話講在前面,這個不能用「欠缺經驗」合理化,這是身為教師應有的(基本)專業意識。

本屆管樂隊首度全團合奏練習的幾個情景也有些耐人尋味。首先是,《海兵隊》明明是2拍子樂曲,但瀧老師一開始的指揮手勢卻是打4拍,中途才改回2拍;不知箇中原委何在。其次是,是次合奏明明情況怎一個爛字了得,簡直像「res ipsa loquitur免審訴訟」般,就算是外行人也聽得出其不堪,這些儘管平日疏於練習、但好歹也學了些吹奏進行過一些音樂訓練的社員,不可能不知道自己演奏得不好,也不會不曉得自己節奏掉拍子錯音落滿地。那麼,還有臉對指揮的批評提出不滿和質疑,本身就很匪夷所思。即使因無明的情緒性理由對老師的批評反感要挑戰指揮的權威,也沒理由會如長號部員說出「不懂自己哪裡(吹得)不好」那樣的話。

社員們明明疏於練習,卻滿心想登場參加日出祭亮相的心態,一方面難以理解,另方面似乎卻又很能理解。很多學生就是這樣:雖然平常不肯認真練習,也明知自己的程度比別人差,但臨到規劃節目時,卻漠視自己技不如人的事實,總是希望自己上場的時間能多一些,拼命計較為何別人能有更多的表現機會。他們腦袋裡往往只知幻想著登臺時光鮮的模樣,卻似乎全然忘記了差勁的表演反倒會淪為笑柄、不如不演的現實。見識過半弔子程度學生團隊的人,或許能深切瞭解箇中發人哂笑之處吧。...<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br><br><br><br><br><div></div>

youzigo 發表於 2017-4-2 04:06 PM

雜記 (之四)

第四集首先登場的是管樂隊聲部首席會議。接續前集之末八面玲瓏的作派,副社長明日香在會議中仍是一副兩面討好不樹敵不沾鍋不明確表態的作風。她那「政客風」式的處世之道,逐漸表露出來。會議間,麗奈不顧社內眾人一心惦記著聲部首席會議放下練習之舉,獨自在小號聲部慣用的分部練習區自主練習《孤高的小號》。製作組此刻賣個關子,並未表明麗奈所吹奏的樂曲為何;一直要到第二季11集,才完整呈現出這首樂曲的身份,及其與麗奈的淵源。製作組應該是打一開始就預計要製作兩記動畫的罷。看過第二季後,才能瞭解這首樂曲的曲旨、麗奈對它的理解與灌注其中的意志和憧憬——那是猶如來自遙遠和諧世界的餘響一般、遺世孤立飄揚於高空、純粹無染的樂思樂念。回頭重溫這段,彷彿會看到麗奈以《孤高的小號》自勵自勉的身影中,隱藏著寧昂昂若千里之駒與騏驥抗軛,不屑泛泛若水中之鳧隨駑馬之跡,那般目無下塵、孤芳自賞的胸臆與心緒。

首席會議後,瀧老師督導社員們進行各種練習,期間一度逼哭長笛聲部的學生。是說明明前一集中顯示了許多社員並非易與之輩,而且他們對這位新任的社團指導多有不滿不服,本集中卻幾乎完全服膺瀧老師各種指導要求,這一點個人覺得實在有些不合理。其次,瀧老師到低音部指導唱音練習時,明明唱的音高是固定唱名「降Si」,學生們唱出的唱名卻是「La」;這一點也不曉得究竟是什麼理由。當然以等音變換而言,降Si等於升La,要說他們是以升La來唱也無不可。然而降Si畢竟是管樂隊通用首調唱名的Do,也是屢次調音的基準。不以此為準,卻去唱其它唱名,似乎仍然有些費解。此外,吉川聽到麗奈毫不隱瞞地表示現在的練習份量僅及國中一半而微露慍色一節,如果放到全兩季的框架下看的話,就更顯得吉川這人心胸確實狹隘。看到第二季,就會知道吉川國中時也是管樂隊的參賽成員。而且她所處的市立南中管樂隊,也算一直以來維持著相當不錯的水準,在吉川國二時還曾登場關西大賽。那麼,應該可以想見,市立南中管樂隊的練習份量,和麗奈久美子的大吉山北中學應該也相去不遠。如此,吉川也理應清楚北宇治的練習份量遠遠及不上國中時的社團。換句話說,客觀而言,她沒有理由不認同麗奈發言的正確性。把思考再往下推演一步:既然吉川理性上只能認同麗奈的發言,那麼她還表現出對後者的不滿,恐怕只能解釋為好比「就是不滿後輩這麼說」這類無明的情緒使然了。把第二集她聽到麗奈的試奏就臉現抵觸情緒與此結合觀之,此君視野侷限、情緒性言行的傾向,也逐漸表露無遺。

瀧老師再度指揮管樂隊合奏《海兵隊》,本次完成度與前回相比有天壤之別。雖說許多人盛讚〔吹響上低音號〕很寫實,但這邊不能不說有過度理想化的成分。北宇治管樂隊畢竟不是團員程度都很優秀的社團,團員基本功良莠不齊就不說了,「音樂性」的理解與表現,合奏時聆聽並配合其它聲部等,都需要多次合奏練習、經由多次指導從模仿而逐漸內化,始能有所進步。但卡通中卻簡直是跳過這些程序,直接衝到了高完成度。這或許只能說是為了動畫的順暢發展而放棄了部分的劇情合理性吧。...<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youzigo 發表於 2017-4-19 08:57 PM

雜記 (之五)

第五集的劇情幾乎都圍繞著日出祭打轉。可以說,日出祭是第一季中,北宇治管樂隊面臨的第一個練習目標,也是呈現出樂隊的練習與演出水平日有進境的舞台。歷經起初低迷懶散的部活情景、不諧的社內氣氛、學生對指揮的不滿與抵觸之情等讓觀眾感到壓抑不痛快的前面幾集後,本集總算是讓北宇治管樂隊發光發熱,彷彿昭告京都管樂界自身存在般地昂聲吹奏,也讓觀眾得以舒暢開懷地看著主角群跨越第一道關卡,分享他們的成就與喜悅。

麗奈第二度「一曲止喧」的吹奏是第五集中另一處奪人耳目的亮點。北宇治管樂隊近年來成績不佳,儘管瀧老師接任指導後練習的質與量皆有進步,但社員們仍對自己普遍欠缺信心――說得學理點,叫做「自我效能低落」。偏偏在日出祭裡,他們又被排在立華和洛秋兩大管樂強校之間登場,緊張在所難免。當近距離目睹夙負「行進樂隊強校」盛名的立華熟練無破綻的演出,隊員不安之情不住蔓延氾濫。當此之時,麗奈燦爛高亮的小號聲好比第二集新社員選聲部樂器時那般,壓倒周遭的一切嘲雜、劃破眾人的消極與不安,給北宇治社員們較諸立華的演奏更加強烈的驚異,彷彿挺身三軍陣前激勵軍心士氣的演說,又像是昭告隊員們「毋需驚惶,有我在,我(們)可不輸給其它隊伍」的勵語――不啻為促使北宇治在日出祭上成功演出不可或缺的最佳推力(nudge)。...<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youzigo 發表於 2017-4-29 07:38 PM

雜記 (之六)

第六集開始,社團轉為以音樂比賽為練習目標,動畫也進入下一階段劇情。雖然經由前一段時間的練習,社團凝聚了一些向心力和對新任指揮的信任,但接踵而至的則是各種新的問題與挑戰。在這集中,瀧老師決定採用從專業考量來說想當然爾――甚至於可以說不那樣才奇怪――的、以試吹表現甄選參賽登場成員的作法。此等實力至上主義從「挑選演奏較好的成員登臺參賽」的角度來說是必然的結果,但卻不符社團朞年的前輩後輩次文化。其結果就是,不論是前輩或後輩,或多或少都會有些理性上認可但情感層面難免抗拒的情形。這個乍看之下不怎麼起眼的「以試奏表現評選正式隊員」的決定,卻在接下來數集的劇情中起著重大作用。它一方面推動管樂社員奮起練習,另方面也為後續的社員間競爭與猜疑、以及更嚴重的甄選結果爭執埋下了伏筆。

本集另外也呈現了比賽的指定曲和自選曲。指定曲是《普羅旺斯之風》。這真的就是卡通在日本上映那年,現實世界裡的指定曲。與日本高中管樂活動相關的觀眾,想必會感受到動畫「侵入」現實,或者說卡通製作高度逼真、令人產生親切與熟悉的感覺吧。自選曲是動畫音樂負責人松田濱人特地為了系列卡通譜寫的原創樂曲《三日月之舞》。這首樂曲一方面展現出製作團隊對卡通完成度的高度重視、對音樂製作的高度重視、成熟的「音樂工業」相關人士就該像那樣具備完整深厚的音樂教育訓練,另方面其自身不僅身為動畫劇情中的「劇情音樂(source music)」,也是部分「純背景音樂(scoremusic)」的來源——如此表裡相互交織,益發構成密不可分的藝術完成織體。「寓博雜於整一」是美學上的通理,系列卡通處處可見體現此一原則的努力,這也是個人給予〔吹響上低音號〕高度評價的理由之一。

是集中,久美子往詣麗奈商借低音號軟套,兩人對話間聽到香織在空橋練習《三日月之舞》的小號獨奏樂段。這一段看似平凡無奇,但略加細究,應該可以體察製作團隊在規劃劇情銜接與連結的用心。一方面,這個獨奏樂段的人選之爭,是後面第十、十一兩集的核心劇情。之前在總述時說過,「讓音樂自行表現」就是系列動畫的一項成功之處。欣賞以理解為基礎,評鑑也是。為使觀眾更能聽辨出香織和麗奈吹奏的高下,必須讓觀眾先熟悉這段獨奏曲調。那麼,在「小號決」之前的幾集,設法讓此獨奏樂段不動聲色地融入劇情多出現幾次,幾乎會是唯一可行的作法。因此別說二次甄選準備期間,就連剛開始練習《三日月之舞》的第六、七集,以及第九集前半劇情時間係首度甄選前的部分,動畫都安排讓這段小號獨奏出現,使觀眾對其耳熟能詳。另方面,要不是第六集裡藉香織的練習與麗奈久美子隨之而發的對話,第七集合奏練習結束後吉川不滿麗奈兀自練習同樣樂段的橋段,就會顯得突兀欠缺鋪陳;連帶地第九集香織又在空橋練習獨奏樂段遇雨返回室內,途中迎面撞見也獨自練習的麗奈,執著樂器的手不由得顫抖的橋段,也會顯得較缺說服力。連同前段所述,不僅是音樂或劇情,〔吹響上低音號〕在許多方面都一再展現出高度的整合與連貫性,值得細細品味。

個人相當喜歡第六集裡1-3三人組(久美子、加藤葉月、川島綠輝)為了讓加藤體驗合重奏的喜悅而重奏《小星星》那段。眾所周知,在齊合唱奏活動中,撇除音樂體驗之美外,參與者往往還會感到共同感與齊一感。此外確實也有調查指出,在沒有指揮、更重視唱奏者之間互相注意互相協調互相襯托等往復交流的小組重唱奏,參與者更容易體驗到一種「日常生活中難以經歷到的互為主從齊一掩映人際互動」。在這段中,製作組先讓中年級低音部學長道出「(自己的低音構成大家的支撐融入樂聲之中的)合奏之喜悅,正是演奏鮮有旋律也不起眼的低音樂器的喜悅之所在」這句頗具劇情份量的話,再讓低年級三人組以實際重奏體現出此等喜悅。在溫暖而不灼人、光輝卻不耀目的金黃色陽光遍灑的教室,與好友共同演奏出同樣溫暖綿長的樂聲。體驗過此等感動,你能不愛上音樂?樂聲靜靜飄盪間,畫面帶過管樂社其他部員埋首練習之情,簡單幾鏡充分表現了北宇治管樂隊遠非昔日吳下阿蒙;紅日漸沒、斜陽弄影,時光就在樂曲中不知不覺地流洩……...<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youzigo 發表於 2017-5-16 08:30 PM

雜記 (之七)

第六集介紹參賽曲目後,第七集就開始合奏練習自選曲《三日月之舞》。不單第一季,〔吹響上低音號〕全系列,不論是呈現個別練習、分部練習、甄選、合奏練習、或者在賽會上演奏,都明顯偏重於自選曲。相對地指定曲《普羅旺斯之風》出現的場景就少得可憐。《普羅旺斯之風》不僅在全系列動畫中都沒能完整呈現,看完卡通也無法對該首樂曲獲得相對完整的印象,片中也不大有述及練習這首樂曲時所遇到的困難以及老師對樂曲的處理和要求。這是多少有些可惜的事情。如果在呈現樂曲的練習與演出上能讓兩首樂曲平衡些的話,或許到第二季,會有更多素材可以發揮,或者也可以減少一直重複繞著《三日月之舞》打轉的老調重彈感覺。

此外,《普羅旺斯之風》本身就是頗討喜的樂曲:對聽者而言,其動機發展連貫比《三日月之舞》易於理解;在卡通裡幾乎全無登場的B段如歌旋律相當迷人;整體的曲式也易於掌握。以「呈現音樂吸引觀眾」的觀點而言,增加指定曲出場機會似乎頗為有利。另一方面以「詩的真實」角度而言,明明要準備兩首參賽曲目,動畫呈現上卻幾乎對指定曲略而不提,也顯得很不自然。

總上所述,在系列卡通裡增加《普羅旺斯之風》的登場率,就藝術完成度考量似乎利多而弊少。之所以還出現是首樂曲備受冷落的狀況,或許是因為《普羅旺斯之風》確實就是〔吹響上低音號〕首季在日本上映時真正的指定曲目,而製作組想避開如果增加指定曲登場機會、可能從而發生的一些問題吧。

怎麼說呢?既然《普羅旺斯之風》是卡通上映期間、真實世界的高中管樂隊要準備、要登台參賽的樂曲,那麼如果系列動畫更多地呈現這首樂曲在練習、正式演出、老師的指導與指揮等方面的情形,幾乎不可避免地會被全日本管樂比賽相關人等,以其自身對該樂曲與相關練習的認知,與卡通所呈現的樣貌進行比較——或者說,檢驗。即使詳加考究推敲了符合北宇治管樂隊程度的社團在練習這首樂曲時可能的步調、可能出現的問題、老師可能進行的指導與要求的項目,不盡合乎常情之處恐怕難免。甚至就算真辦得到,也可能因為與各校的實際練習狀況有別,而遭受先入為主不盡客觀的批評。可以說,吃力而不討好。相對地《三日月之舞》卻是原創樂曲,所有觀眾都對它陌生;既然陌生,也就不曉得哪一段該如何練習上又應如何;那麼招致非議的機會反而小。或許,製作組最後決定了一條比較穩當、相對簡單、但會多少犧牲詩的真實和最終可能企及的更高藝術完成度的蹊徑吧。...<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youzigo 發表於 2017-6-4 10:58 AM

雜記 (七之二)

既然提到參賽曲目的合奏練習,那就接著談談有關這方面的另外幾個話題吧。

首先是,包括後面的的集數、甚至第二季在內,絕大多數練習場景上,瀧老師要求社員演奏出何種感覺時,庶幾僅以言詞描述所欲的感覺,卻沒有進行「範唱」。這一點滿不像指揮帶領樂團練習的實際情形。以言詞傳達樂感頗有限制,不少時候甚至顯得蹩腳。最能直接讓對方「減少混淆與誤解」地了解自己所希望的音樂感的方式,就是訴諸音樂,直接示範讓對方諦聽。個別專長課程上,老師一定會示範給學生聽;在訓練合唱或合奏時,儘管指揮在聲樂或個別樂器的造詣上未必優於團員,但也會把自己所欲的音樂感唱予團員聽辨,並希望團員以此為藍本臨摹唱奏。就算是Carlos Kleiber指揮職業樂團,團練中也不乏此等範唱情景。倒過來說,團練中不進行範唱,才是匪夷所思之處。

其次是,第七集中,瀧老師要求低音薩克斯風成員一個接一個輪番吹奏檢驗,並點名詢問葵沒吹好的部分何時能練好,算是讓後者斷然決定退社的導火線。當然葵或許早就有退社的念頭,即使不在此時退社也難保不在接下來的哪個時間點退出;但個人仍舊認為,瀧老師其實沒必要在甄選之前、尚未決定參賽成員之際,便如此給「個別」團員加諸壓力。在那個時間點,讓各聲部成員知道該演奏出麼樣的音樂、呈現出何等風貌,也就夠了。如果有團員——例如葵——疏於練習,甄選後他們自然會被排除於正選隊員名單外。對指揮來說,不僅順理成章免除了責成他們的難題,也減少了產生師生衝突、連帶致使社內氣氛緊張的可能性。無心勤練的社員落選參賽隊伍,那他們之後就算提出退部,對社團的衝擊也就更小——反正也不是正式成員。當然如果真這麼安排的話,很可能會讓劇中的衝突和緊張感變少,造成卡通情節平淡化的另一個問題——或者說製作組得頭痛如何另外營造戲劇張力的問題;那麼讓瀧老師背負些不甚精明的指導者之惡,或許可能是較便宜可行的妥協方案吧。...<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br><br><br><br><br><div></div>
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