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甚麼是愛?...為何愛人先愛己...愛己與自律而仁...仁與愛的共存...大愛的產生...永恆的價值
頁: [1] 2 3 4 5 6 7

TonyFreak622 發表於 2019-1-15 10:22 PM

甚麼是愛?...為何愛人先愛己...愛己與自律而仁...仁與愛的共存...大愛的產生...永恆的價值

本帖最後由 jobslg 於 2019-6-7 05:02 AM 編輯

甚麼是「愛」?如何「愛」?為何「愛」與同理心(「仁」:「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推己及人」)密不可分?為何「仁」加「愛」即是善?為何「大愛」並不難?為何百善「教」為先?(延伸:如何從根本避免惡意的孳生,5樓處)為何「義」字當頭?(延伸:「同理心」之重要以及「義」之重要性,30樓處及29樓)為何「德要配位」?(延伸:如何從根本避免惡意的孳生,5樓處)
友善關係的建立,就是從互相付出開始,習慣或輕視別人付出是一個阻礙,阻礙情感的產生,而知足或重視才會珍惜然後感受,然而輕視還是重視,大多就顯得表面了。
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聖嚴法師:「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

「貪婪是最真實的貧窮,知足是最真實的財富。」

「知足」的背後在於是否了解自身之承受力及得到某物所需付出的代價,以及是否活在「仁」與「愛」足夠的環境中。(延伸:32樓處及36樓處)
在世俗價值觀中,性和愛被異化成了商品。性愛,簡單來說,性能促進、昇華愛,以身理影響心理,使深厚的情感更加牢固,更能感受彼此的心。
當性的力量被濫用時,那麼它就漸漸成了一個單純享受的行為,其門檻也就漸漸地往下降,而初衷已漸漸燃燒殆盡,甚至淪為愛性,也就是有性(強烈的性吸引or...)才有愛。
近代、現代的商品常用關乎性的刺激來吸引消費者的關注,而外貌及裸露也成了博取關注和獲取金錢的強效方式,不論差距,男女均能被商品化,性方面刺激的氾濫,導致了?(延伸:33樓處)
愛也因此漸漸淪為了一種表相的關注,或者感受到自己成為別人關注的焦點也是如此,而愛漸漸的被扭曲成了虛榮心,需要不斷的被填充、逢迎,一種虛有其表的給予。(可參考:陳勢安 - 天后)
蔡康永:「重複的事,一定很無聊嗎?太陽每天升起一次,降下一次,確實是非常重覆的事,但我還是動不動就被日出和夕陽給打動啊。」
另一方面真正的愛就更難獲得,並在兩方面的加持下,人們更加的渴求愛,甚至以荒誕的方式來得到,以金錢、權力、地位、外貌來獲得,但又能維繫多久的關係(愛)呢?
「想愛卻無愛,癡狂掠而來。」
無論家人、兩性、朋友間…,我們可以將這些愛定義為一人對另一人(一群人)之尊重,以及對對方存在的感知。
有知足才懂得「感恩」,會重視才會去珍視,能同理才能夠溫柔,而這也是愛與被愛的前提。因為愛的當中需有善待,才能使人相親相愛,即是仁。
【仁,甲骨文,(人),(二,等同、相等,表示人人相等,亦即等而視之,視人若已,將心比心。)】

「感恩」,感恩帶來快樂(我們的共同點 : 想要快樂)

1.它是有價值的東西 , 且是一個禮物
2.含有一種犧牲、奉獻的精神
當上述兩種條件達成,感恩就會自然湧出,隨之而來的就是快樂 。我們可以是活出感恩的人,而非偶爾經歷它 。

How?從體驗、察覺,每一個時刻(安全、安寧)都是賜予我們的時刻,這個時刻及其中的所有機會(若我們沒當下此時,我們沒機會做任何事或經歷任何事) 所以當下是一個禮物,可以說它是內涵犧牲、奉獻的時刻,「生命其實本脆弱,在世何人善無受」,所以安全、安寧的時刻往往是因別人或多或少的善意遮蓋而成,它之所以是禮物是因它內含機會,如果我們利用此機會,這就是通往快樂的關鍵 。

充滿感激,就不恐懼,就不暴力 。

愛是用心受,用心的感受,仔細的感受,互相的感受,或天天的感受,加深彼此的連結,再擴展到周圍,愛是一個過程,可使彼此產生情感。所以良好的溝通須以我字來開頭,講述自身的感受,避免直接的論述對方,而產生一種攻擊的內涵,造成彼此疏遠(推開)及負面情緒積累。
聖經:「,你們不要評斷別人,免得你們被審判(評斷)。」
蔡康永:「愛的意思是,把你的心託付對方手中,然後信任對方,不會把那顆心弄碎。」
既然互相在乎,那麼就以同理的方式交流,更能拉近彼此關係。因彼此的差異,有時是沒有共識的,也沒有所謂對錯,只有互相感受彼此的感受時,溝通的橋樑才得以建立。【甚麼是共識?共識就是每個人都能欣然接受並以此受益的觀念(利於每個人或者對於個人沒危害,如果有犧牲處則需合理補償),然後有了對錯。至於程度上的見解,則以求同存異之方式處理。】
有時衝突並不是單方面的責任,勇於認清自己的責任,再溝通可免於為逃避而互相傷害(指責),造成有說沒通,各自無奈。(指責時,是否則表示了一種內在的脆弱)所以愛人先愛己,要先能夠好好的感受自己內在的深層(起心動念或情緒),並勇於面對接受、接納,當我們可以處理內在的矛盾、衝突,與自己和解,放過自己而放過別人,放過別人而放過自己。並且,愛己需自律,也就是在面對自己時,能做到自身生命的延續,且為良好的循環,也因此才得以為了別人而做到自我約束,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同樣是為良好循環,且一樣關乎自身生命的延續。(延伸: 40樓處)王陽明:「為善去惡是格物」,我認為則是自律的方式,其意涵為擴大眼界以及增長知識、智慧,來曉得當面對自己或面對別人時,什麼對於自身或大眾(包括自身在內的每個人)是可以帶來良性循環以及幸福、快樂、寧靜。
王陽明:「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人,或許可以強硬的對付外在的敵人,卻較難面對脆弱的內在。自我要強化,只有從「心」出發(感受內在,),從「根本」(意及自律,)改起。
降生以來,即刻被世界塑造,人說做自己!,不知自己為何?有多少外往內的,斷定後再內而外?(,導致部份的脆弱內在) (延伸:20樓處以及19樓)
「愛情,有愛才有情。」(延伸:25樓處)
愛是為了相互扶持而進步(推己及人)以及幸福、快樂、寧靜,並且其中是純真、善良、溫柔,而使得我們各有存在價值及意義。(延伸:22樓處以及31樓)
進藤光:「,連接遙遠的過去與未來,我們為此而存在。」
感受對方的情緒、傾聽對方的言詞、觀察對方的行為、了解對方的背景,並且將自己的心胸敞開,當我們能夠設身處地的站在對方的角度來看待事物並思考時,才得以給出貼心的回應、合適的建議,以求同存異的方式相處,當中是親暱、友善、尊重、包容,並以欣賞的角度、嘗試的心態來看待差異,達到彼此中有彼此,另外別急著替對方做任何決定,除非是彼此有默契的事或者達成共識的狀況,並且耐心的等候對方發問或者適時的婉轉建議,而那最後毫無保留的信任,就像信任自己一樣,我認為到那時就是真愛了,不管結果如何都共同面對、共為一體,就如愛自己一樣,所以那就不是看似信任的推卸or交易,並且使我們能更確切的認知到,我們是可以如此活著的(推己及人)。
因此兩個人共嘗一個痛苦只有半個痛苦或更少,兩個人共享一個歡樂卻各有兩個歡樂或更多。
蔡康永:「你要把你的未來,全部通通交給他。你這是愛?還是懶?」
而隨著關心的人(彼此的關係網)越來越多,愛的範圍也就漸漸地變大了,然後我們將能明白犧牲奉獻背後的深意,是為了純真、善良、溫柔、守護、團結、寧靜而致遠,於是我們在與人相處時,就得以視人如己的付出與對待自己時相等的愛。因為愛的廣泛、平等,所以行為舉止,充滿著純真、善良、溫柔。蒙其·D·路飛:「我的船上沒有手下…只有夥伴!」
在仁與愛的循環裡,我們自然而然的敬老尊賢,並活在感恩裡而內在豐盛,連接遙遠的過去與未來,我們的價值、愛,永恆存在。

所以我認為愛有六個層次,愛己、愛人、深愛、真愛、大愛、永恆。
故而交往前為展現自己,交往後要捨己。
所以「不要追逐非凡,而是成為真實」,非凡的背後可能是自撕、自私、自我、自大、常戚戚,相反「君子坦蕩蕩」。
人云亦云,何來我?人云亦云,亦無我。所謂的獨立思考,不是片面的指眼前生存,這樣只會被人牽著走。(汪峰 - 存在) (延伸:24樓處)
「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愛才深而真後大至永恆。
我畏人人,人人畏我,「自古多私空餘恨,此恨綿綿無絕期」。
古人,講仁而少愛(空乏),是不仁而使人生恨(憤恨心),後遷怒...;歐美,講愛而少仁(溺愛),是放縱而使人無愛(殘酷心),後殘酷...。
規律,天地間有之,故生生不息,延續長存,春夏秋冬,各有繽紛。
自律,為法己(規律自身),是去自身惡,揚自身善,先免惡己而得以免惡人,因此「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才得以行仁。仁愛,因仁而有愛,因愛而有仁,再得周全,而後反璞歸真,「從心所欲不逾矩」,得自由、自在,犧牲奉獻,奉獻犧牲,生死輪轉,與天地契合,再談後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是一個概念(例如:自己不喜歡(或不想要...)吃某種...,所以就不要讓別人吃某種對方不喜歡(或不想要...)的...),所以為了行仁,必須去感受別人所不欲的是甚麼,這就是愛,而當了解後才得以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即是仁,再而推己及人,亦是一個概念)(之所以仁與愛密不可分是因每個人所喜好的不同,以及對於某些標準的程度認知不同,不過都是基於彼此的共同處之基本來延伸,所以才需互相感受而非以自我的標準來看待,才會有仁,然後彼此同理磨合、求同存異。)
我認為做人處事,自律為本(法),如何做為仁(儒),過程是愛後同塵(墨),而至反璞歸真(道)。
見自己,見眾生,見天地。
王者,頂天立地道周全,正大光明人前現。
我自橫槍向天笑,去留仁愛兩相存。(將死時為躺,不管新生或死亡,只要有人,那麼仁與愛的種子就存在於每個人的心中)(槍為百兵之王)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把槍,端看人們是往橫向刺,還是佇立於天地間,而每個人的生命也是一把槍...。(或許這就是墓碑直立的原因吧,可能有頂天立地、屹立不搖、精神不死之意)
坂田銀時:「我只想,在我離開人世之前,能夠挺直腰桿地活下去!」 坂田銀時:「武士的刀不應以刀鞘約束,而應該以人的靈魂來約束。這個時代已經不需要武士了,但無論時代怎麼變遷,人都有不能忘卻的東西。即使廢刀令總有一天會到來,但是這以靈魂約束的正直之劍也絕不能丟棄。」


以短句做總結(如何做人處事):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禪宗) (法 自律)
血肉淋漓慾足珍,一般苦痛怨難伸;設身處地捫心想,誰肯將刀割自身。(宋 陸游 將味改成慾) (儒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冤冤相報何時了,舉世皆盲人何笑。(甘地:「以眼還眼,只會讓天下盲目」)生命其實本脆弱,在世何人善無受。當人執刀向人砍,何不先把善歸還。)(儒 「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延伸:「同理心」之重要以及「義」之重要性,30樓處)
(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無屍骸。與人親暱常說愛,向遠望卻盡苦海。妖魔鬼怪樂開懷,笑問蒼天在不在。)(以怨報怨、以怨報德) (延伸:如何從根本避免惡意的孳生,5樓處)
人心一桿槍,橫豎各有往,和光同塵向,仁愛兩相望。(墨 「兼愛」 大愛) (延伸:針對「大愛」來解釋,28樓處)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禪宗) (道 「無為」) (「從心所欲不逾矩」)

相關訊息:
愛因斯坦 : ...我們現在急需能真正滋養我們的能量。如果我們人類還希望存活下去,我們就應尋求生命的意義。
如果我們還想拯救這個世界和這個世界中的生命,『愛』則是唯一的答案!
我們或許現在還無能力製作一個『愛』的炸彈,以消滅正在摧毀這個星球的仇恨、自私和貪婪。
然而,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擁有一個雖小但有威力的『愛』的發動機,這個發動機正等待發射愛的能量。...(內容取自 : 愛因斯坦寫給女兒的一封信)
聖經:,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家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
(劉德華 - 因為愛)(北斗之拳op - 把愛找回來)北斗之拳OP:愛をとりもどせyou are shock 天因為愛而掉下
you are shock 掉至我的胸懷
熾熱的心就算被栓上了鎖鏈
現在也是栓不住的
阻擋我的就用一根指尖將其擊倒
you are shock 心跳因愛加快
you are shock 我的心跳加快
追求禰,使迷惘的心,現在熾熱的燃燒著
相信能將一切溶解,四處飛散
為了守護我們的愛,開始旅行
為了看不見的未來
忘了微笑的臉龐,我不想見到
將愛給取回來...

補充:面對它、接受它、放下(調適)貪、嗔、痴、慢、疑、情緒(修身養性)、處理它、放下它(聖嚴法師)(貪:它使人迷醉於一切順情的境,貪取無厭、不知足。 嗔:以迷心對於違情之境起忿怒者,惱怒打罵傷害他人。 痴:沒有智慧、固執己見,也即是愚痴。 慢:傲慢,缺乏學習精神。 疑:懷疑、猜忌、疑神疑鬼。)

感謝您的閱讀,如有批評建議,還請您分享指教,互相印證所學所思,感恩(建議與另一篇互相參考)
最後附上一篇TED的演講整理(如何讓壓力成為你的朋友)
催產素 : 又名抱抱賀爾蒙(當人跟人擁抱時,它就會被釋放出來)是一種神經賀爾蒙,它可以在腦袋裡微調你的社交本能,預備你去做些事情,好增進你與他人的親密關係,催產素也會讓你渴望與人有肢體接觸,包括朋友和家人,它也有助於同理心,它會讓你更願意幫助那些,你所關心的人。
它是隨壓力而生的賀爾蒙,而當它在抗壓過程中被釋放時,它會促使你尋求幫助,生理上的抗壓反應,會讓你想要向人傾訴自己的感受,而非悶著不講,你的抗壓反應機制要確保你注意到,身邊正在面對掙扎的一些人,好讓你們成為彼此的幫助,你的抗壓機制會讓你待在關心你的人身邊。
它可使你心臟健康。
它所帶來生理上的益處,都能透過社交接觸或社會支持來強化,所以當你在受到壓力的情況下去與人接觸,不論是尋求幫助或是去幫助他人,你的身體都會更多釋放此賀爾蒙,於是你的抗壓機制會更健康,你也可以更快的從壓力中解脫,所以我們體內的抗壓反應有一個助於舒緩壓力的內建機制,而這個機制就是我們與他人的互動,關心別人能使我們從壓力中得到紓解。
壓力讓我們有機會審視自己的內在,當我們身負同情心時,我們就會享受與人交心並從中找到意義,你不會只在壓力中成長,而是更進一步傳達一個訊息,你在說的是你相信自己,能夠面對生命裡的挑戰,而你並非孤身一人面對挑戰。

面對它、接受它、【放下貪、嗔、痴、慢、疑、調適情緒(修身養性)】、處理它、放下它(聖嚴法師 改)(延伸:38樓處)

(貪:它使人迷醉於一切順情的境,貪取無厭、不知足。 嗔:以迷心對於違情之境起忿怒者,惱怒打罵傷害他人。 痴:沒有智慧、固執己見,也即是愚痴。 慢:傲慢,缺乏學習精神。 疑:懷疑、猜忌、疑神疑鬼。)...<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div></div>

chevylin0802 發表於 2019-1-16 12:05 AM

楞嚴經有一句話說
純情即沉
就在形容你這種發洩情緒的情況

自律看起來是對的方式
然而你的自律終究是錯的心態
因為你帶有很濃厚的期待所有人都跟你一樣自律
自律只是個人自願的事
而非強迫他人
你自己願意自律
只是代表你的心智成熟
但是別把自己的自律強制在別人身上
雖然我不會妨礙你勸說別人自律
但是要懂得方法
至少
你要學會讓對方了解不自律的後果
深知不自律只會給自己帶來惡果
比如你有辦法讓一個賭徒回頭不再沉迷於賭博
這樣子做遠比你用道德勸說來得有意義

愛並不是好事
事實上愛本身就是欲望的一種
它會引起執著與貪想
佛教講的慈悲並不是一般人所共知需要養成
它是透過感性與理性共同昇華到超越世間極限時所證知的情況
一種原本就在且不增不減遍及十方的共鳴
它不屬於任何人的
而是所有眾生共有的
瑜伽稱此種覺知為梵我合一
只有證知的人才能擺脫欲的糾葛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TonyFreak622 發表於 2019-1-16 12:30 PM

本帖最後由 TonyFreak622 於 2019-4-4 06:40 PM 編輯

回應自律之公正性(主要):

我認為吃也是慾望,素的食材也是生命,差別只在於沒施加痛苦(或許有減少戾氣孳生之效),生命皆因天地間的給予而活,未知生,焉知死。
慾望,起心動念,起心及是慾望,有想要,不想證知,如何證知?不想擺脫,何來擺脫?
生而不學,何來智慧?又如何養成慈悲?
至於慈悲,星雲法師的講法似乎不太一樣...,別的就不知了...。

至於,如文所寫,有愛(感受別人的過程)才能同理,而得以溫柔慈悲...。

曾聽聞有夫妻因擠牙膏要擠哪裡而吵架,似乎頗愚蠢。
如果因為對未知的恐懼或者未知的利益來爭吵或互相傷害,似乎也愚蠢。
宗教有時就像牙膏,不知該擠哪裡好...。

甚麼是共識?共識就是每個人都能欣然接受並以此受益的觀念(利於每個人或者對於個人沒危害...如果有犧牲處則需合理補償),然後有了對錯。
簡單講,其實人都希望別人自律,這樣才會有生命財產安全的保障,也才有所謂自由的空間,於是(一種共識)法律才被大家認可...。

簡單說,公民的基本素養...。
我相信,沒人希望自己被冷處理...,也不希望被無理取鬧...,共勉之。


附註 : 楞嚴經中指出六道輪回中的眾生:純想即飛(生天),純情即墮,情多想少要墮入三惡道,而人道則是處在情想均等的狀態。因此,如果人們逐情縱欲、追求感官欲望的刺激和享樂,不知不覺就已造下了墮落惡道之因,來生不想披毛戴角恐怕也是身不由己了。(僅供參考)


純情即沉 : 純情,純是情感,沒有想,唯墮不升,只是向下墮,不能向上升,也就是人純粹感情用事,咱們經常講感情用事,純情,沒有想。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NinaZRdl 發表於 2019-1-16 04:22 PM

首先,愛情是一種情,愛修飾情
正如你不會說『茶杯,有茶才有杯』。茶杯的茶是表明這是哪種杯,正如愛情的愛是表明這是哪種情
愛未必要愛人,可以愛物,愛事,愛世界,愛一個概念或者情感本身
你把愛定義成針對人的愛,又限制成必須有所表現的愛,必須是正面表現的愛,未免太過狹義
如果說大愛是愛一切,你又說少了仁是無愛,那難道你還要各位對敵人要仁嗎

TonyFreak622 發表於 2019-1-16 05:17 PM

本帖最後由 TonyFreak622 於 2019-4-4 07:08 PM 編輯

NinaZRdl 發表於 2019-1-16 04:22 P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首先,愛情是一種情,愛修飾情
正如你不會說『茶杯,有茶才有杯』。茶杯的茶是表明這是哪種杯,正如愛情的 ...
此部份在說明如何從根本避免惡意的孳生(主要):
因為我認為沒愛(感受別人的過程,或者再包含之後的善待)就不會有正面感情...。
每個人所希望的愛,不論是來自朋友、兩性、親人,人是否希望正面且希望對方有所表現,須問自己,希望並非強求...。

只是分享,不是出書、論文呀,愛的確還有很多對象...還需多多學習。

最後一句問得好,儒家講以直報怨,甘地講不合作運動,我還在領略中,只曉得了一些...。

下方,應能回答部分。

甘地:「傷害一個個人或國家的倫理的經濟學是不道德的,因此,是罪惡的……真正的經濟學不違背最高的倫理標準,就像所有名副其實的真的真正的倫理同時也是優秀的經濟學。堅持鼓吹崇拜貪欲之神的經濟學,使強者能夠犧牲弱者為代價來聚斂財富的經濟學是陰暗的偽科學;……另一方面,真正的經濟學代表社會公正;它一視同仁地促進所有的人,包括最弱的人的福利,是正常生活所不可缺少的。」
甘地:「貧窮是最糟糕的暴力。」(是一種結構性暴力)
【「結構性暴力」,指的是在一種抽象的社會結構下,即便沒有具體的某群人對另一群人施予直接的暴力,但此一社會結構卻讓某一群人無法獲得與其他人平等的生存需求或條件,導致這群人生存受到威脅。這種生存的威脅,雖然並不來自直接暴力,但此種社會結構和環境卻對他們形成了一種「結構性暴力」。「結構性暴力」不但比「暴力行為」造成更多人死亡,同時也是造成此類行為的主因,與其用道德觀去譴責暴力,我們更應該做的是改變養成暴力行為的環境,因為某些人並不是憑藉著「天性邪惡」而去這麼做的,而是在其成長過程中,便被灌輸以暴力來處理事情的行事作風,or被灌輸拳頭大的是。】
和平 : 受益而少覺,失之則難存。
他們首先抓了共產黨人;我沒有講話,因為我不是共產黨人。接著他們抓了猶太人;我沒有講話,因為我不是猶太人。然後他們抓了工會骨幹;我沒有講話,因為我不是工會骨幹。後來他們抓了天主教徒;我沒有講話,因為我屬於新教。最後他們來抓我;到那時候,已經沒有剩下任何人來講話了。(這首詩被鐫刻在美國麻薩諸塞州波士頓的新英格蘭猶太人大屠殺紀念碑石碑上。)
聖經:「...你當為不能自辯的,開口,為一切孤獨的伸冤。你當開口按公義判斷,為困苦和窮乏的辨屈。...」
聖經:「...你們聽見有話說,當愛你的鄰舍,恨你的仇敵...只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裹衣,連外衣也由他拿去...」
傷害是一種行為,我認為此行為基本上不能使人幸福快樂,能使實行者快樂的,是背後的動機及勝利的結果。
人不喜歡被傷害、看到不幸,人喜歡被善待。人希望被愛,人希望愛人。快樂能夠被傳遞,我們也願意分享喜悅(想想幼兒時的自己...,還記得的話)。
當傷害人能獲得獎賞(漠視別人的不幸能獲得平安)時,我們將被扭曲,擁有或遭遇不可避免的內在、外在矛盾,會使人不時的面臨苦楚,因此藉由生存、外貌、金錢、權力的求索,或者以所謂有趣的東西不時的來刺激自身,來忽略矛盾以求安寧。
我們親近的,親近我們的,看上去都像善人,其原因之一是我們都需要心靈的港灣,至少一方的寧靜與和諧。
所以我們需以善意影響別人,杜絕惡意之滋生,「獨善其身,並不能獨善其身。」
甘地:「仇恨罪惡,但不仇恨作惡者。…我必須理解有血有肉的凡人所繼承下來的種種過錯。…不合作運動不是鼓吹仇恨的。…真正的不合作是不同流合污,不與罪惡合作,但不是與作惡者隔絕。」
故而「和平不是一種成就,而是一種責任。」
對待犯錯的人,教化的意義重於罰,一個所謂犯錯的人,如果不認同自己錯,罰跟罵亦有何用,有的是恨、壓抑。
教育、教化,是教導也是種示範,使對方認同是一個重點。以暴力、權威、利誘等手段,會加深對方認同的難度,或許表面接受實則不然,並且會傳達一個訊息,可以此方式達到目的,甚至代替溝通。
以德服人,則人心有德。(內涵同理心)以力服人,則人心有戾(暴戾之氣)。以利服人,則人心有變(善變)。
以身教者從,以言教者訟。
甘地:「我相信應該崇拜道德本身,而不是崇拜有道德的人。」
我認為應該崇拜的是道德本身,而不是崇拜道德高的人。因道德的相處可使人幸福、團結、相互尊重,而它也符合我們的天性,所以我們願意行使它。應該被消滅的是邪惡本身,而不是消滅邪惡的人,因杜絕邪惡是每個人的事,而非單單個人,一個人是道德或邪惡的皆非一朝一夕可成,所以「力量越大,責任越大。」
有共識而得團結,再有公正論對錯,掠奪剝削損害團結,強者強於弱者,弱者犧牲部分,強者奉獻部分,是為了團結,集中合理資源培養下一代,希望個個如龍鳳,相互尊重、互相同理,彼此付出,才會一代優於一代,幸福更甚前一代,而慎終追遠時,才不會看到一部部醜惡屢挫史,且自欺欺人一代傳一代,然後才能真有「民德歸厚矣。」
故而達則接濟天下,窮則無愧於心。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br><br><br><br><br><div></div>

NinaZRdl 發表於 2019-1-17 12:28 AM

TonyFreak622 發表於 2019-1-16 09:17 A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因為我認為沒愛就不會有感情...
每個人所希望的愛,不論是來自朋友、兩性、親人,人是否希望正面且希望對 ...

我以為和平不是一種責任,是一種理想
人類追求和平,人類夢想得到和平,但是人類永遠不能真正得到和平。和平意味著沒有競爭,而在能量有限的世界裡放棄競爭就意味著毀滅。所以為了生存人類只有競爭,因為不得不競爭所以更加憧憬和平,因為沒有真正的和平而美化和平,認為那是美好的
人類一直帶有一種對完美的追求,包括烏托邦,包括世界和平或世界大同,包括消滅疾病、貧窮和飢荒。人類永遠無法得到這些,當人類真的得到了說不定會發現這也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美好,正如古人以為長命百歲就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了
道德,作為人類社會的一種會按照環境變化的局部規範,個人認為是不能用來崇拜的。每個人的道德觀念都不盡相同,而邪惡與否、犯錯與否都是各位按照自己的道德去評價的。所以一個人崇拜道德,他所謂的道德就是他所能接受的道德,而這已經是一個片面的概念了,因為有的道德他無法接受。所以最後他崇拜的是他自己,而這是危險的
說到底,犯錯是不是真的存在?你說這個人犯了一個道德上的錯誤,只是因為你的道德不允許他的行為而已。說不定他的道德允許呢?那你不就是在強加自己的道德觀於他人?說不定他看你也覺得你不道德呢?
既然所謂普世價值都只是一大群人自以為達成共識的道德(不排除其中有人認知和他人不同的可能,事實上如果所謂普世都有同一個標準才奇怪呢)那就讓道德止於一個群體裡的規則好了。就像有一群猴子有自己的行為風格,另一群猴子有另一群風格,那就是道德了
既然每個人類個體都不一樣,既然我們都有自由意志,那我們就不可能戴上同一副有色眼鏡,我們就不可能看到同樣的景色,因為沒有有色眼鏡我們什麼也看不見。所以就算愛了你的敵人,他還是你的敵人。我承認你看到的景色可能和我看到的不同,我承認那是對你而言的真實,我並不會嘗試把我的眼鏡給你戴,因為我知道那沒有用。但是我們可能會因為看到的景色不同而產生摩擦和碰撞...<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TonyFreak622 發表於 2019-1-17 02:35 AM

本帖最後由 TonyFreak622 於 2019-1-19 01:16 AM 編輯

抱歉,我忘記按您回文下方的回覆來回文...
我認為競爭分為良性與惡性,惡性競爭的後果就不再重複,另一篇文章有提及部分,例子要找也很多。
我認為能量、資源有限也是因為惡性競爭的後果,因為過度繁衍以及...,簡單講就是彼此惡性競爭下需要不斷擴充兵力(各方面的人力卻不等同菁英),一方面是為了侵略剝削及避免被侵略剝削(軍事或經濟)...所以就各自武裝衝衝衝...然後大家就互比奸詐、狠、無恥...無言...似乎都不去想自身是如何與周遭親近的人相處的...不會覺得矛盾分裂嗎?...,另一方面是層層剝削的體系就是需要不斷地補充被剝削(奪)者...

我認為只有在良性競爭下,彼此互相犧牲奉獻,才得以避免此狀況且使得群體或族群內不殘酷、內耗且無奴性有血性,至於如何具體實行就須大家共同研究了...,並且培養的下一代也會更加優勝(例如:彼此願意分享經驗...、),也不會有無腦打壓,例如古代中國的科學進展以及教育普及(光這點就贏了吧)...

至於完美這個概念,另一篇的回文有回復過就不重複了...,至於長壽...,因人而異吧,能保持健康比較重要,只是很難,還是惡性競爭的後果...

至於道德...,也是共識的一部份,至於被包含了多少就不多言了,至於共識被質疑,很正常,還是惡性競爭的後果,所以這就是我兩篇文章所想要表達的部分,獨立思考如果只偏重生存相關,就會被牽著走而隱含奴性...然而社會中卻常常說人有多特別(想成為甚麼樣的人)以及夢想之類的...,也就是另一篇所提及的渾水摸魚之大勢,國際社會就是一潭渾水,也是惡性競爭的後果,及是弱肉強食為本質,簡單講就是拳頭大就對(就連在大自然中很多同物種的動物也不會將此無腦的不斷加劇,造成內耗及不穩定,而導致物種的延續時間縮短且造成內部的無腦殘酷)(而溝通能力即是為了避免此),所以有個國家找個假理由去別的國家開戰拿資源如同強盜也沒事,因為它拳頭最大...然而大家卻又厭惡強盜且希望沒強盜...,至於相關參考書(經濟殺手的告白、當債務吞噬國家、不平等的代價...)很多,總之會讓絕大多數的人們忙於生存而渾渾噩噩(古今慣用...),既是渾渾噩噩又有多少真的自由意志。

(其實看動物界,拳頭大就對只是看似或部分,因為牠們賴以為生的能力很多是靠武力,但很多同物種裡較強的個體或群體卻不會破壞彼此間默許的規則)

渾水摸魚之勢,簡單講,其中有必要之惡(可參考電影軍火之王、人皮交易、殺破狼2和3...),至於所含真假,就看自己是否有能力且願意深入釐清、延伸了,然而渾水的混濁程度,對於某些人來說,自然是不行過清或濁,但我們是人不是魚,所謂水至清則無魚的不清也與惡意不一樣,雖然人可以說是從小錯中成長(惡意可能帶有經驗的效果,但絕非養分,善意才是使人茁壯成長的養分,就比如中藥,有些草藥單獨吃了有害,但卻可入藥,而藥的目的是善,即是如此),但其背後的意義是寬厚、同理、團結以及希望每個人越來越好且能與別人融洽相處(相信是各自父母所期望的),而不是為了導致一種擺爛心態。

從另一個角度看,當今世界如此嚴重的惡性競爭下,還是成立了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以及各種世界性組織還有彼此簽訂協定此行為,至於效果就不多言了,由此可見共識的重要及必要性和廣泛性的適用,因為共識就是會涉及到生存及...,然而惡性競爭是存在國際社會整體中的,惡意會散播、氾濫然後造成各種很難或不可調解的矛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因為初始時沒被制止。

至於自以為達成共識的道德或共識,相信是有此情形的,然而共識存不存在,這就無需多言了。
我認為重點不在於如今的共識有多少,重點在於我們都是人,那麼共識自然得以存在也必需要存在,相信沒有人想活在或生在沒有共識的群體,以及有共識卻流於表面的群體。

和平的範圍可小到自身周遭的,所以不是責任?生存的前提可是要有安全的...
人民成立政府的原因之一就是生存權...參考美國獨立宣言的內容...換言之,不是要政府搞事...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TonyFreak622 發表於 2019-1-17 03:24 AM

本帖最後由 TonyFreak622 於 2019-1-17 03:27 AM 編輯

NinaZRdl 發表於 2019-1-17 12:28 A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以為和平不是一種責任,是一種理想
人類追求和平,人類夢想得到和平,但是人類永遠不能真正得到和平。 ...
抱歉,我忘記按您回文下方的回覆來回文...
您如有打算回覆,回文在上方喔{:12:}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TonyFreak622 發表於 2019-1-19 08:47 PM

chevylin0802 發表於 2019-1-16 12:05 A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楞嚴經有一句話說
純情即沉
就在形容你這種發洩情緒的情況


抱歉,我忘記按您回文下方的回覆來回文...今天才注意到...哈
您如有打算回覆,回文在上方喔(3樓)

chevylin0802 發表於 2019-1-21 11:10 AM

TonyFreak622 發表於 2019-1-19 08:47 PM
抱歉,我忘記按您回文下方的回覆來回文...今天才注意到...哈
您如有打算回覆,回文在上方喔(3樓) ...

心態左右著思考
當人有了對世間的各種不平衡的情緒時
相對的也就產生憤世疾俗的心態

你是想要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和諧
這是你的動機
也可以說是你的心態中的一部份
所以你找上了愛作為出發點
但是愛本身就是一種情感
也因此它將成為你思考時
左右你思考的方式
既然如此
那麼思考就被局限住
眼界也就變得狹隘

這個世界是利益社會
多數人的思考都是從利益方面衡量
即使是善美的道德
也往往成為博取利益的工具
所以老子道德經才會講
不尚賢
使民不爭
早在兩千年前
老子就已經注意到這種社會現象了
提倡任何主張
最終就是被當成利益的工具
這就是道家的看法
兩千年來
也證明了這一點
再好的思想
也拯救不了這種利益社會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br><br><br><br><br><div></div>

TonyFreak622 發表於 2019-1-21 01:10 PM

本帖最後由 TonyFreak622 於 2019-1-21 05:18 PM 編輯

chevylin0802 發表於 2019-1-21 11:10 A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心態左右著思考
當人有了對世間的各種不平衡的情緒時
相對的也就產生憤世疾俗的心態

上述中,...愛是一個過程,可使彼此產生情感...,單說愛時,為一個概念,所以敘寫時,是將其作為一個概念來延伸。
(無論家人、兩性、朋友間…,我們可以將這些愛定義為一人對另一人之尊重,以及對對方存在的感知。)

在敘寫的過程中,的確是一個感受自己內在或想法的過程,當然每個人並非全知,所以不自滿且保留空間是應該的,至於當中的情感,如您所說,最初從起心動念所帶來的不平衡會有,憤世嫉俗也有過,但在深入了解思索過後,例如上述所說...人們忙於生存而渾渾噩噩(古今慣用...),既是渾渾噩噩又有多少真的自由意志...,就如我自身從無知到理清一小部分,花的時間、精力、代價...頗大,而力量的獲取比之智慧的產生來的更容易、更快,所以我認為甘地所言 : 「仇恨罪惡,但不仇恨作惡者。…我必須理解有血有肉的凡人所繼承下來的種種過錯。…不合作運動不是鼓吹仇恨的。…真正的不合作是不同流合污,不與罪惡合作,但不是與作惡者隔絕」,是有其道理的,而且我認為較原始的狀態,人群內部是團結不內耗的,群體與群體間也互有底線,才得以延續至後來...,是故我也並不鼓吹仇恨,而是認為要放下,放過自己而放過別人,放過別人而放過自己...才能使得惡性循環被打斷...共勉之...,至於憤世嫉俗已漸漸放下。

至於利益,可視為某種好處,真善美自然也是。
所以上述才言:
所以我認為應該崇拜的是道德本身,而不是崇拜道德高的人。
因道德的相處可使人幸福、團結、相互尊重,而它也符合我們的天性,所以我們願意行使它。
應該被消滅的是邪惡本身,而不是消滅邪惡的人,因杜絕邪惡是每個人的事,而非單單個人,一個人是道德或邪惡的皆非一朝一夕可成,所以力量越大,責任越大。

至於古今為何如此,上述已有解釋部分,就不多言了。

至於有沒有好的例子,大概就是古時那種自給自足、以物易物、互相扶持的村莊...,至於原因就跟體系中帶有的涵義相關吧...。

不尚賢
使其不爭
原文如下: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爲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爲也。爲無爲,則無不治。
引用 道德經白話解 - 絕學無憂(日誌) 中的解釋
不尚賢,使民不爭那就不要去崇尚賢能的虛名,這樣候選人就不會用巧詐的手段爭相騙取我們的選票。(民主時代,選民是君,候選人是民、是公僕;不要去理會天花亂墜的廣告,只要去看基礎建設、國民教育、民生制度是否做好即可)。
我認為不貴賢者虛名,人們就不會攀比相爭。人的地位或許難免有高有低,但人格當無貴賤,因為我們可以都是努力的因各體的不同而各司其職,能力貢獻有高低,情操所願皆相同而互相犧牲付出,這才是文明的價值所在。
甘地:我相信應該崇拜道德本身,而不是崇拜有道德的人。
不尚賢,使民不爭此二句頗相似...<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chevylin0802 發表於 2019-1-21 06:48 PM

本帖最後由 chevylin0802 於 2019-1-21 07:01 PM 編輯

TonyFreak622 發表於 2019-1-21 01:10 PM
上述中,...愛是一個過程,可使彼此產生情感...,單說愛時,為一個概念,所以敘寫時,是將其作為一個概念 ...

只有人的世界才有道德的存在
道德離開了人
就不具有任何意義
所以你的話已經是一種悖論
另外還有一點
道德本身是因不同族群與時空背景而有不同
就以孝字而言
華人才存在這種道德標準
非華人雖然不主張孝
卻有著更為真純的愛
華人的孝存在著階級思想
子女不能違逆父母的意志
子女遇到良好的父母
自然沒有什麼爭議可言
萬一遇到不好的父母時呢?
子女違逆父母的意志時便被稱為不孝
萬一父母只顧他們自己
出賣子女的時候呢?
是妥協還是應該反抗?

其實任何一種僵化的道德與教條都不該被崇尚
只有真正能入心讓人們自動去遵守的才是真實

人之所以有仇恨
必然建立在受到傷害的感受上
即使惡人對某些人產生恨意
也一樣是因為他們自己覺得受到心理傷害所致
這世上不會有無緣無故的恨
不管怎麼說
用愛是解決不了恨的問題
它只可能讓人不產生恨意
但也可能使人受傷時反而增加恨意
所以我才會認為你的主張是無效的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TonyFreak622 發表於 2019-1-21 08:07 PM

本帖最後由 TonyFreak622 於 2019-1-21 08:18 PM 編輯

chevylin0802 發表於 2019-1-21 06:48 P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只有人的世界才有道德的存在
道德離開了人
就不具有任何意義

依您所言,人還在呀...,至於道德這個概念的涵義,就不多言了。

如您所說,只有真正能入心讓人們自動去遵守的才是真實,不過自動遵守,我認為是虛假的,就如吃多了會胖、不健康,所以別多吃...,這能入心,但此卻牽涉到自律,所以並非入心即可實行...。

至於我所指的道德是泛指...,並且也並非一成不變的...,至於所謂共識,另一篇您有表達過了,我就不多言了,而在這兩篇中包括回復也有敘寫過我的看法了...。

至於我所敘寫的內容不只單純牽涉愛,內容就不多言了。...<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richard0938 發表於 2019-1-21 09:40 PM

佛經有云
汝愛我心  我憐汝色
以是因緣  長相縛纏
發端於五感的愛通常只是包裝過的慾望
所以當愛一個人是因為他好看
有一天當他不好看了   愛也就變質了
在這種條件說底下
除非兩個人在愛未變質前就生離死別
否則所謂的真愛是不存在的
因此只有永恆的思念而沒有永恆的愛情

TonyFreak622 發表於 2019-1-21 11:38 PM

本帖最後由 TonyFreak622 於 2019-1-26 01:02 PM 編輯

richard0938 發表於 2019-1-21 09:40 P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佛經有云
汝愛我心  我憐汝色
以是因緣  長相縛纏

謝謝分享呀,能不能分享一下您對真愛的見解呢?{:2:}
至於長相的影響與牽涉,我還真不清楚,我在敘寫時,所設想與推測的是內在的部分,而外貌影響,一方面受過干擾太多...還沒理清,另一方面大概算牽涉生物學(體味...)、心理...,需要再理清,就如文中提及的催產素,不可否認這些生理上的作用,畢竟心理與生理是能相互影響的,從催產素看即是如此。

不過我認為感情的建立與基礎,再到成長,如同上文所述,重點是在於心的交流,就像親人、朋友...間也能有深厚的情感,所以外貌的影響,可能只在於初期的吸引有較強的作用吧。

蔡康永:人生何必如初見,但求相看兩不厭。...<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br><br><br><br><br><div></div>
頁: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