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歷史人文][中國書源流][奚椿年]
頁: [1]

jjjsub21 發表於 2021-5-10 03:32 PM

[歷史人文][中國書源流][奚椿年]

本帖最後由 CHSII 於 2021-6-1 10:50 PM 編輯

【書本類型】:歷史人文
【書名】:【中國書源流】
【作者】:奚椿年
【譯者】:無


【內容】:本書曾是大陸高等教育讀本之一, 談及文字和書在神州大地的流變和發展, 對文化傳承和圖書學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一讀。



【讀後感想】:
焚書收書-讀中國書源流有感

其中有章節談到書的傳承和焚書, 令人頗有感觸…

焚書-對中國人而言,一點也不陌生。

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終於完成大業,統一六國。經年的戰火終於平熄,人民可以安頓下來。一系列大一統和中央集權的措施亦隨即推行。全國以秦文字為基礎,制定小篆作為標準字體;同時,社會上亦開始流行簡便易寫的隸書,文字的統一和簡化,加上毛筆的出現(傳說毛筆由秦將蒙恬所創),這些都便利了圖書的抄寫和傳播。按道理各種條件營造成的整個大環境應該對書籍的寫作、傳抄、收藏十分有利。不過歷史的進程並非這樣……

公元前二一三年,由於有朝臣公開反對秦始皇已經推行的中央集權郡縣制,要求恢復分封制,這種主張令秦始皇震怒,在一次朝議之中,秦始皇竟接納了宰相李斯的建議,為了加強思想統治,制止各種對朝政的「誹議」和「妄論」,發佈了焚書詔令。根據詔令,除皇家史官所藏史書,和秦國史籍外,其他史書都燒掉;《詩》、《書》等儒家文獻和諸子百家的書,除博士官可以收藏外,私人所藏的一律送官府燒掉,令下三十日而不執行的人處以臉上刻字的黥刑並罰築城四年的苦役;敢私下聚眾談論《詩》、《書》的人處死,以古非今的人要滅族;只有醫藥、占卜、天文和種樹等技術性書籍不在禁毀之列。想求學的,要以官吏為師。

在這樣的嚴刑峻法之下,書籍慘遭大劫,肯定絕大部份人都會把書拿出來-燒掉,也許交給官家,也許乾脆在家偷偷燒掉。(史書記載秦律“敢有挾書者族”)

沒有人知道當時燒了多少書,但此後個人不但沒有言論自由,連學術自由也喪失掉,文化和教育的發展被窒礙;更可惜的是一些古籍亦自此消化。(山海經的前身??)

不過書籍更大的災難還在後頭。


秦兼併六國,收繳了各國的圖籍。秦都咸陽宮中收藏的圖書,大大超過了周王室的藏書。在某個程度上來講,秦始皇焚書還有一定針對性和有所保留,最低限度在官方的庫府中還有不少文獻典籍。

三年後秦始皇駕崩,不久民變四起,秦帝國立即土崩瓦解。公元前二零七年十月,劉邦順利令咸陽秦軍不戰而降,「和平」進入咸陽。劉邦中具遠見的部將蕭何未有伺機搶掠財寶,相反他下令收取了秦丞相和御史掌管的有關戶籍、地理和法律等圖籍檔案,連同宮中收藏的其他文獻和書籍亦加以保管(包括封存在宮中的圖書)。這一次,本以為珍貴的古籍可在無情的戰火中,僥倖逃過一劫。

可惜其後楚漢談判失敗,十二月,項羽率軍攻入關中,敗走的劉邦當然談不上保護文物了。殺入咸陽的這位西楚霸王為了報復,為了洩憤,為了表示自己才是大地之主,竟縱火焚毀咸陽的秦宮。那些保存起來的秦國皇家圖書,隨同楚項羽看不順眼的宮殿亭臺,一起化為灰燼。史書記載咸陽大火足足燒了三個月還未熄滅,又記載西楚霸王大掠財寶婦女而歸。這樣的眼光和手段難怪項羽被譏為「沐猴而冠」;也無怪乎日後他徹底失敗。

就這樣秦始皇和項羽前後的兩把火,一把比一把凶暴,秦始皇的「焚書」令民間藏書蕩然無存;項羽的「焚書」將官家收藏的文獻典籍全部燒個清光。經過這些劫難,許多先秦的書籍便從此失傳了,損失無法挽回。(亦因此「老師上課時會提到六經的散失和真偽版本;還有今古文經之爭」)


劉邦創建西漢王朝之初,相國蕭何(可惜他上次救書不成)在首都長安主持修建規模巨大的未央宮,宮內蓋了三座藏書閣:石渠閣,天祿閣,麒麟閣。專用的皇家藏書樓閣亦從此誕生。不久朝廷向民間求書,廣開獻書之路,官家藏書得以充實。及至漢惠帝時更廢除挾書之律,正式廢止了秦始皇制定的私人不得藏書的禁令。於是以往私人秘密收藏的書籍,才又重新合法化,得以面世。

到了漢武帝的時候,進一步推出藏書和傳抄的措施,設置寫書(指抄繕圖書)的官員。書籍多了,又增建藏書閣。在這些政策之下官家藏書日見豐富。

西漢末年,王莽篡漢。王莽篡漢後,仍「善待」藏書,但到了「新政」末期,由於政治腐敗,政亂民困,結果民變四起,最終導致新朝敗亡。王莽覆滅時,宮廷藏書竟毀於長安大火,古籍文獻付諸一炬。這些官家的藏書最終難逃厄運。

經過東漢初期的休養生息,朝廷又再藏書。到了東漢末年,軍閥混戰,長安洛陽多次易手,每次易手難免一場燒殺搶掠,官家藏書自然難免兵奭之災,至此漢朝政府所辛苦經營的皇家藏書,散失殆盡。


到了南北朝對峙時期,南朝中的梁朝創建者梁武帝蕭衍,他雅好詩書,在他的影響下,“四境之內,家有文史”,皇家圖書豐富起來。梁武帝蕭衍設置官員專門整理皇家藏書,據記載僅在皇宮的文德殿內便收藏了書二萬多卷。可惜梁武帝晚年沉迷於佛教,政事昏亂,手下侯景趁機叛亂,金陵城內東宮的幾百櫥圖書亦因兵劫而被悉數焚毀。(梁武帝亦因侯景之亂而死。)

梁武帝的兒子湘東王梁繹平定了侯景之亂後,在江陵稱帝,是為梁元帝。他收集金陵文德殿及其他各處藏書共七萬餘卷,移藏於江陵,又從私人藏書者那裏借抄了所缺的圖書。足見梁元帝愛書之心。可惜梁元帝對書的態度十分極端;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公元五五五年,北朝西魏軍攻破江陵,梁元帝投降(不久被殺)。在投降前夕,梁元帝竟命令侍從把所聚古今圖書十四萬卷付之一炬。投降後有人問他:“何意焚書?”他說:“讀書萬卷,猶有今日,故焚之!”。事實上,南北朝的混戰令書籍蒙受很大損失,據說北周宮廷藏書才過萬卷,北齊更只有五千卷而已。原本梁元帝在動蕩戰火,朝代更迭中藏書十四萬,委實在文化保存上立下千秋大功,是一件大功績,大善政。可惜他最後將亡國之恨遷怒於書,可憐十四萬卷古籍竟成為一個小小南梁的殉葬品。(書是皇家所有?非也,應為天下人民所有。)

幾經戰禍隋文帝楊堅一統江山。而在隋朝建國的時候,皇家藏書就僅剩下一萬五千多卷。悲乎!

        
隋建國,天下大定。於是官家又再大力收藏圖書。除了鼓勵民間獻書外,隋政府更會鼓勵民間借書給官府抄錄收藏。經過文帝楊堅和煬帝楊廣的努力,到了隋煬帝的時候,官家藏書多達三十七萬卷,遠遠超過以往的王朝。不過隋煬帝楊廣是一個超級的「花花公子」,他要在短時間內享盡人間奢華。在他乘巨型龍舟,四出巡倖的時候,甚致帶同大批圖書同行(也許他已有不歸之意),結果在巡倖江都的時候裝書船隻中途覆沒,書籍大部損失。其後隋煬帝被殺,皇家餘下的藏書亦因戰火而散失了。

到了唐朝建立後,高祖,平定了佔據洛陽的王世充,把各殿閣收藏的圖書文物經黃河西運長安,可惜在劫難逃,船到了三門峽竟翻沒,搶救出來的圖書文物不過十分之一二。隋煬帝時的幾十萬卷圖書,到唐初就只剩下了一萬四千四百多部、八萬九千多卷。由隋朝的三十七萬卷到唐初只剩下八萬九千多卷,古籍的損失令人悲痛。

一個個封建專制統治者的登場,一幕幕書劫繼續上演……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div></div>

jjjsub21 發表於 2021-5-17 11:39 AM

後記: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書劫也愈變文明。隋唐以後的書劫,除了八國聯軍的兵災毀去《永樂大典》之外,其他書劫竟是由編書、修書而造成。奚椿年指出在明代編修《永樂大典》的時候,好一些不合本朝,不合上意的書被毀去。到了清朝,乾隆編修《四庫全書》的時候,情況更嚴重,據估計共燒書二十四次,被毀圖書共一萬三千多部,偷偷將原本篡改和增刪者,不計其數,學者認為這是更大的書劫...<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