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活在必須動腦的哲學
頁: [1]

chrislampeace 發表於 2021-7-17 10:15 AM

活在必須動腦的哲學

活在此時此地、此生此世,活在必須動腦、用心,甚至於必須全力打拼的現代社會中,我們是否能夠隨時確認自己真正地活著,而且真正地在生活著?這已然是一個多向度、多重性的哲學問題,也自是一個必須吾人自我反思、自我批判,甚至於自我實現、自我完成、自我超越的生命課題。而在現實生活與生命理想之間,又是否存在著難以解釋的奧秘?這個問題更值得我們深入探究。詩哲艾略特曾如此提醒我們:「在生活之中,我們所失落的生命究竟在哪裡?」原來,生活不全等於生命,而生命也不必然能夠通過生活的歷程,展現出富麗、優美而卓越的品質與內涵。不過,如果生活旨在活出真實的自我,活出真實、美好而可以日趨滿全的意義與價值,而這實際上也是一般人也可以做得到的,那麼我們想要「不枉此生」,其實也不是那麼艱難!而生活自有功課,生命則本是一個可以無限延展的歷程;其間,無數之存在恍似一有機之綜合體,而它們或同或異,或來或去,或進或退,或動或靜,或有所變或有所不變,則往往教人因此而有所得也有所失,有所憎也有所愛,有所追求也有所揚棄。而無論如何,面對下列的生活課題,我們實乃無可迴避:面對多方挑戰,我們不能不有所回應迎接嶄新機會,我們不能不有所準備承繼歷史資產,我們不能不有所抉擇料理生命課題,我們不能不慎思慎行邁向難以逆料的未來,我們則不能不壯膽前行而要回應、要準備、要抉擇、要慎思慎行,以至於要壯膽前行,其實就是要我們進行哲學的思考、進行意志的淬礪、進行身心靈一體的精神鍛鍊,並且還必須同時對「自我」展開永不止息的探究──生活不就是一連串的尋覓、追求、探索、冒險以及無所求無所懼無所遲疑的付出與奉獻?而如此清醒、如此明白、如此確信、如此義無反顧的行動與作為,則全都和哲學的工作密切相關。2一、「哲學」三面向:〈一〉哲學乃愛智之學〈Philosophy〉蘇格拉底〈Socrates, BC469~BC399〉:「認識你自己」〈knowing yourself〉「沒有經過考察與檢討的生活是不值得活的。」柏拉圖〈Plato, BC427~BC347〉:「肉體是靈魂的牢籠」「追求理型〈Idea〉乃真實之愛。」亞里斯多德〈Aristotle, BC384~BC322〉:「求知是人類的天性」「追求最高的善是最高的智慧」〈二〉哲學乃樂道之學 孔子: 「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 「朝聞道,夕死可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老子: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釋迦牟尼: 「奇哉!奇哉!大地眾生原來皆具如來智慧德相, 祇因妄想,而不能證得。」〈三〉哲學旨在探求存在之奧秘、生活之訣竅與生命之終極。二、「哲學」讓人生有了意義、價值與理想〈一〉哲學思維的場域──展拓人文的開發之路〈二〉哲學活動的歷程──遵行人道的踐履之路〈三〉哲學心靈的向度──高揚人性的實現之路〈四〉哲學理想的歸趨──形塑人格的超越之路三、哲學的功能與作用〈一〉存在因「真」而豐富其內涵〈二〉生命因「善」而現出其榮光〈三〉世界因「美」而漸漸成形、漸漸完好〈四〉未來因無窮之盼望與無限之可能而步步逼真、步步歸真3四、生活與文化合一體,而理性與道德本一家。既已確定「生活之內容乃文化之總體,而文化則奠基於生活世界之上」的前提,則我們的「生活哲學」便自是一種「文化哲學」、一種「生命哲學」,它一逕追究生活之基石與生命之根柢。而若肯定「人文學〈humanities〉乃旨在自我之實現」,則所謂「自我」,實包括那浸淫於生活、薰習於文化,並優游於世界之中的每一個「我」──這包括每一種自我〈the self〉與他者〈the other〉的關係;或由小我到大我,一路擴展,或經無我而真我,一路提升、一路超越。由此看來,此一「生活之哲學」乃包涵著種種關係的哲學、多元歷程的哲學,以及以無數生活與人文交關的場域為核心的哲學。五、人與哲學的永恆對話: 〈一〉是人有「哲學」──哲學家乃生活世界之先驅 〈二〉亦是哲學之中有「人」──人文素養是智性活動與情意修習的總成就六、「生活的哲學」應如何建構? 〈一〉生活的內容如何而充實? 〈二〉生活的能力從何而發動? 〈三〉生活的目的因何而定立?七、「哲學的生活」是如何之光景? 〈一〉讓「價值」為生命而發光 〈二〉讓「意義」為生活而流動 〈三〉讓「理想」為生涯推開多面之窗與多扇之門八、當代哲學思潮的發展主脈,皆與此一生活世界息息相關 〈一〉一方面,高舉形上之理想,並以理想之實現為生活之現實,創造基礎之價值內涵,而在追求生活理想的同時,則全力開拓此一生活世界,以引導出兼具理論性與實踐性的進路。如此一來,生活與世界乃能互通而和合──其「體」乃以世界為材料,其「用」則是生活多面向的展開,而這就是當代倫理學所用心所著力者。 〈二〉另一方面,對知識、語言與心靈之研究,亦是當代哲學的一大特色、一大重點,而此一思考向度看似與生活世界有一定之距離,但就其目的與理想而言,它所已提供的知性媒介、理論成分,以及充滿邏輯性、論證性、合理性與系統性的思考內容,則已為當代人的生活提供了不少方便的工具,也同時為現代世界構築了一道道足以通心物、和人我,並對生命終極與人類未來展開無盡探索的橋樑。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div></div>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