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成長][滿足:與其追尋幸福,不如學習如何知足][克莉絲蒂娜・伯恩特]
頁: [1]

a158tw 發表於 2021-10-11 11:52 PM

[成長][滿足:與其追尋幸福,不如學習如何知足][克莉絲蒂娜・伯恩特]

本帖最後由 a158tw 於 2021-10-16 04:39 PM 編輯



【書本類型】:成長
【書名】:滿足:與其追尋幸福,不如學習如何知足
【作者】:克莉絲蒂娜・伯恩特
【內容】:

知足常樂,是人們追求幸福快樂的重要指引。然而,我們大腦天生設定的不滿足機制,讓人捨棄了這種簡單的方式,不斷外求。然而,越想要得到幸福,就會越害怕不幸。

  擁有的多,不一定讓人快樂;擁有的少,不一定讓人貧乏。擁抱滿足的人生,才是最大的幸福。

  滿足是

  「追求但不強求」的人生態度。
  幸福不要太多,剛剛好就夠了。
  放下「比較」的心態,就會比較快樂。

  曾獲選德國年度三大科普寫作記者、暢銷書《韌性》的作者克莉絲蒂娜・伯恩特,在《滿足》一書中,透過認知心理學、社會觀察與科學研究等各種領域,提出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洞見,包括:

  ●丹麥人之所以常在全球幸福指數調查中名列前茅,是因為他們具有「滿足感基因」。
  ●我們對於人生的滿意度呈U字形。在度過中年危機的谷底後,幸福感受會再度提升。
  ●女性比男性缺乏自信,常用負面評價自我敦促,也因此背負更多壓力,也更容易不快樂。
  ●好奇心會讓人樂於冒險,做些讓自己快樂的事,是滿足的重要特質。
  ●不滿足的人更容易出意外;保持心情愉快能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一半的風險。

  此外,滿足是可以學習的。利用書中「滿意指數」測試,以及與「滿足」有關的十七項練習,我們能夠了解自己是否過著令人滿意的生活,又該如何行動,以獲得更多的滿足。

【讀後感想】:

  Margaret Mitchell《飄》郝思嘉:「我現在不能想這件事,再想就要瘋了,我明天再想吧。」「畢竟明天又將是新的一天。」這是一種「鈍感」樂觀知覺,今天的風吹過明天的風依然在吹。
  
  史提夫.亨利《一句我愛你,價值825萬》在2009年發起了「真的富有」計畫( The Really Rich Project),提醒世人體認身邊美好事物的價值。天氣好出去走走,滿足感也達到448萬,學到新事物301萬,幫助過一個人285萬,請「懶人假」,價值也高達272萬,也許金與幸福就像「伊斯特林悖論」(Easterlin paradox)沒有一個絕對,能貢獻己力利他人,確實讓人產生幸福和滿足。

  只有很少人能既孤單,卻又同時感到滿足。滿足關鍵在於擁有各式不同類型的愛—對生命本身、對大自然、對工作,尤其是對人類的愛,與他人相處融洽是滿足人生的基礎,同時,付出與給予能產生正善循環,接納令人不快的事情,並在這種情緒低落狀況下,還是讓自己與世界之間取得平衡。...<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div></div>
頁: [1]